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起承轉合/輕 羽

時間:2019-12-11 04:24:17來源:大公報

  年輕時,我曾修讀一些編劇課程,其後亦曾嘗試撰寫劇本,並有幸曾獲香港演藝發展局(即現時的香港藝術發展局前身)的劇本比賽獨幕劇組季軍。

  劇本與文學自有共通之處,因此從前的劇本亦會被歸類為戲劇文學,既可作為舞台演出的排練文本,亦可純粹給予讀者閱覽。不過,傳統敘事式劇本的特徵,就是需要具備可演性,不論以事件或人物作為主軸,全劇都有特定結構和發展脈絡,觀眾可以隨着劇情和角色的進展,感受劇作者希望帶出的主旨。

  概括而言,劇本就像文學般同樣着重起承轉合的結構。所謂「起始」,與文學的賦比興較為相似。編劇家可以直接引述事件或主要角色的背景,亦可借助其他事情作為引子。再往後,角色將會「承接」各類經歷,過程中亦會接觸其他不同人物,亦即是配角或輔助角色。藉着他人與主要角色之間的連繫,既可反映主要角色的心境變化,同時亦協助主要角色發展心路歷程。

  所謂「轉變」,就是主要角色的生命會面對一項主要障礙(Obstacle),主角的身心一直備受這障礙困擾,同時亦朝着這障礙不斷前行,並需要尋找各式各樣的方法去衝破障礙。過程中,其他一些小型障礙亦會出現,就像主幹之外的旁枝,令劇情縱橫交錯,但最終仍是歸納到主幹之上。

  不論是光明的喜劇,抑或是晦暗的悲劇,最終都會「整合」成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結果,從而達至編劇家想要帶出的主旨。越是優秀的劇本,便能透過最終結局為觀眾帶來感性及理性的出路。感性方面,可令觀眾的情緒得到宣泄,歡天喜地或悲傷難過,都是一種合適的感情流露方式。理性方面,若能令觀眾對現實生活或自我生命作出反思,劇本便能發揮一定的啟發性。

  然而,人生真的能夠像劇本一樣,按着起承轉合的結構來編寫嗎?面對重重障礙之時,我們如何能夠欣然面對,尋找最終的出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