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香港劇作家關頌陽撰寫的劇本《冬瓜豆腐》於本地舞台首次登場,劇名與廣東俗語相關,意指中國人對於談論死亡有所忌諱,故此便以「冬瓜豆腐」轉化成口語代名詞。該劇本輕鬆幽默,笑談生死,屬於難得與死亡相關的本地原創劇,翌年便獲提名第六屆香港舞台劇獎的「最佳劇本」。廿多年來,我知道《冬》劇間或由一些小型劇團再作演出。本年九月底,社福機構聖公會聖匠堂為配合「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邀請關頌陽因應時代變遷而將《冬》劇改編,重新名為《人生百味》,於理工大學的綜藝館公開演出,免費招待觀眾欣賞,藉着戲劇藝術的力量,與公眾一同分享生命的酸苦辣甜。
《人》全劇分作五場,前幾場戲都有不同角色和內容,看似互不關聯,直到第四至第五場,前面曾出現的角色才重新聚合,人物關係和事件亦逐步呈現,讓觀眾豁然明白,恍然大悟。
基本上,劇情就是由一位男士的意外死亡而開始,但是死亡的原因並不是重點,而是周邊人士如何看待和接納如斯突然的情況。其中一場講述一位保險代理人員,在醫院等候醫療專車接送其癌病祖父轉院。在等待的過程中,保險人員分別遇到幾位人士,各因不同原因而在醫院守候:即將成為父親的男士正在等待太太臨盆,他既興奮亦緊張,對新生命充滿期盼;等候母親進行膀胱檢查的兒子,他需要照顧患病母親的日常生活,有時難免覺得尷尬和煩躁;另外,一位年逾八十而同時患上多種癌症的老人家,卻在醫院開心玩耍,他雖然身患重病,自知時日無多,反而要盡享生命,活得精彩。
單是該幾個角色,已經展示了人生不同階段的生、老和病。正如癌症老人家所說:「癌病之嘛,又唔係傷風感冒,有咩問題?你唔好成日諗住佢就咩病都冇啦……」至於死亡,更加是人生必經階段,只要積極求生,生命便不枉過。
逢周一、二、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