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普通讀者/關於重複/米 哈

時間:2019-07-12 03:03:30來源:大公報

  有一句關於寫作的名句:「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材。」這說話當然有它的道理,但反觀我們熟悉的美學教育,彷彿都在教育我們當一個蠢材。

  「你這幅畫,畫得真好。畫得很像。」從小,「畫得很像」都是評論我們創作的一個重要標準,這裏的「很像」不一定指具象,也會指形式,例如我們會聽到有評論說,說某個故事結構寫得不像一篇小說,說某份劇本寫得不像一部劇本。

  當然,我們都明白模仿是作為初學者的必經之路。但事實上,以上的批評並不限於初學創作者,而廣見於對專業創作人的批評。弔詭的是,我們對於「模仿論」的貶抑,明明已有過兩千年的歷史。

  我們會想起柏拉圖的「三張床比喻」。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口,以與格勞孔的辯論,說明自己的哲學觀點。蘇格拉底以床為比喻,說明創造與模仿的關係,指出「三張床」的存在:第一張是由神創造的自然之床(的理念),第二張是木匠按床的理念而造的床,第三張是畫家模仿木匠的床而畫成的床。

  這個比喻後來引起了不少美學辯證,有人認為柏拉圖對於藝術美的價值還是肯定的,但更多人理解柏拉圖的想法是說畫家(與詩人)只會「二次模仿」,模仿木匠模仿神而來的模仿成藝術,因此藝術是低等的,它是重複的重複。此說進一步針對藝術家只懂取悅大眾,玩弄情感,是對理性的挑戰。

  這說法正確嗎?我想,如果有一位畫家畫出了一張令人感到舒服的床,而另一位木匠造了一張美觀但叫人睡不着的床,哪一張更接近那所謂床的理念呢?說迴文首的名句,這段說話,其實是誰說的呢?有人說是巴爾扎克,有人說是王爾德,甚至有人說是魯迅,究竟當中誰是天才、庸才或蠢材,我不得而知,只知道這樣重複引用到陳腔濫調的所謂名句,在我的文章,又給我重複引用了一次。

  m.facebook.com/mihaandlouis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