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商場/耶 生

時間:2019-03-16 03:18:11來源:大公報

  父親生忌那天,我們到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訂了一間館子。

  訂了七點半,我下班才去,剛好。但母親一早坐在那兒。

  「我六點半就到了,逛一逛這個商場。完全變了,不一樣了。」母親笑說。自從父親中風,不良於行後,他們兩個都很少「出城」。去年的這一天,我們就在他們家樓下的酒樓慶祝,其實過時過節,都是到這家酒樓,侍應都認得我們,會安排一張近路口的枱子,好讓輪椅容易停泊。父親走後,我也鼓勵母親多出外走走。身體力行,吃飯也約得遠遠的。

  算一算,應該都有十年了吧。不只荷里活廣場,香港任何一個大大小小的商場,都在變。A店搬去B舖,C店進駐D舖,看似很熱鬧,看似帶給居民新鮮感,其實是在淘空人與人之間的線。很多談本土的節目,都在訴說「小店」的人情味,但人情首先建基於一段長時間的駐紮,跟街坊熟了,才有那份味道;因為老闆就是夥計,才有人情。但現在的店舖,大部分是連鎖店,員工跟人客的關係冷冰冰的,付錢、收錢、發收據,再補一句「多謝支持環保」,一切都機械化,店員沒能力說「睇中畀個九折你」來促銷,客人也習慣了「一係買,一係唔買」的個人抉擇。

  全球化的「前傳」,是連鎖店的壟斷。當連鎖店突破地域,就是全球化。不知哪時候開始,我發現香港每個大型商場,都是那幾間店舖。最初很興奮,彷彿整個香港都在我家樓下了。但很快就發現不妥,周六周日到其他區閒逛,卻跟家樓下沒兩樣,不是味兒。後來,情況有點改變了,開始有一些在香港不常見的外國店舖進駐,香港的商場真正變得多元化,每個商場都有其特色。可是,一離開香港,到別的城市,卻發現整個香港,已經變成了全世界。

  母親剛踏出家門,一切都是新鮮的;而且她年紀的緣故未必經常去旅行了,在香港能夠享有全世界,也未必是壞事。只是我更是懷念昔日小店的溫情,以及到外地那種感受陌生的驚喜。人,需要感受的,應該比衣食住行更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