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獨逸」逸事(一)/蓬 山

時間:2018-11-15 03:17:18來源:大公報

  筆者有收集日本郵票的愛好。在一些紀念邦交、締約、訪問等外交事件的郵票上,常可以看到漢字,如「日米」、「日豪」、「日獨」等,這些都是國名的簡稱,「米」、「豪」、「獨」即美國、澳洲、德國,實則是與中國譯名屬於不同的音譯,且較為相近。

  民國報人張慧劍所著《辰子說林》中,記載了一段其朝鮮友人李百拂關於國名翻譯的討論。李百拂認為中國的譯名,如英、德、美、法,都是含有好意的正面詞彙,而日本卻相反,比如將德國翻譯為「獨」,意謂獨夫之國;將俄翻譯為「魯」,意謂愚魯,經俄國抗議,又改為「露」,但也是詛咒俄國像露水那樣在旭日(日本自命)之下消滅,仍為惡詞;翻譯美國曰「米」,形容其可以吃下去。李百拂認為,此一小事情已經暴露了中日兩國立國風格迥乎不同,中華是泱泱大邦,而日本淺薄狹隘。

  如果按歷史事實來看,李百拂這一論點也有依據,觀乎日本在日俄戰爭、二戰的囂張氣焰,其曬「露」食「米」之野心,是絲毫不掩飾的。不過,李百拂這番話,其實夾雜了複雜的國恨家仇。中國朝鮮兩國受日寇侵害最深,朝鮮甚至亡國幾十年,其慘烈更甚於中國,故而看問題難免受仇日情緒影響。

  實際上,日本當初翻譯歐美國名,並無這麼多算計,諸如李百拂式的分析,多是根據後來的歷史而附會的。對於西方列強,中日均採取了音譯方法。如對英國,皆翻譯為「英吉利」。

  對法國,中譯「法蘭西」,日譯「仏(佛)蘭西」,中文要更勝一籌,畢竟將東方文化語境下的「佛」用於西歐國名,是有些水土不服的。至於美國,中日分別譯為「美利堅」、「米利堅」,孰優孰劣亦不言自明。但是中文譯名也都經過了長期的演變,曾用過「佛郎察」、「米利堅」等譯法,最終大浪淘沙,留下了最優方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