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新白描的色彩/米 哈

時間:2018-11-12 03:17:11來源:大公報

  從小到大,我都聽到大家說香港是一個華洋雜處、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每當聽到這樣的說法,我都懷疑,在我的成長中,其實沒有多少與洋人交往的經驗,所謂華洋雜處,其實好像是同一個城市裏的平行時空。

  當然,文化是深層的,有中西交流也是必然的事,但我想,這樣的交流在所有的城市都有,只是程度有異。我的重點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說法,實在太方便,方便得有時像一個虛構的萬用匙,但又對於某些人,中西文化交融,卻是他畢生的事業,如藝術家潘玉良。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故事,而潘玉良的人生是一個傳奇。她是一名孤兒,十四歲時被舅舅賣了,成了歌妓,後來被蕪湖海關監督潘贊化贖回身份,納為小妾,改名潘玉良。從此,她人生轉向,考上了美術專科,成為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第一位女生。畢業後,公費津貼留法,成為里昂中法大學的第一批學生,及後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專門學校,以第一名畢業的成績獲取羅馬獎學金,到意大利深造。

  中國藝術家留法,不一定能成就中西文化交融的作品,但潘玉良除外。她有意識的做到這一點,她曾說道:「會中西與一冶,從古人中求我,非一從古人而忘我。」這是她的企圖,也是她的成就。

  最近,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展出的「春之歌:潘玉良在巴黎」展覽,展出了數十件潘玉良在巴黎創作的肖像、人物、風景畫,還有她尺寸最大的作品《春之歌》。從這些作品,我們能夠看到潘玉良如何從中西藝術觀念之中轉化。

  在線條上,從研習宋元明清繪畫,尤其李公麟對她的影響,潘玉良以線描手法用於油畫之上,以單線為主,惜線如金,被陳獨秀稱之為「新白描」;在色彩上,她從早期深受印象派背景用色,以及野獸派強烈對比色彩的影響,以至後期回到中國文人畫的氛圍,發展出獨有的用色。在此,「會中西與一冶」,不是空話,而是潘玉良的每一條線,每一點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