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怪異的《In.visage.ble》/楊 騏

時間:2018-07-18 03:17:18來源:

  從年頭開始算起,在本地上演過的現代舞作品數量已是相當驚人。以二十分鐘左右的短篇作品為例,從香港藝術節和三大舞蹈團,到小型舞團自己舉辦的舞蹈平台,已有不下三十支舞。但說到近期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這支連名字都很怪異的《In.visage.ble》。

  當劇院熄滅燈盞陷入黑暗,細碎的電波聲夾雜沉重的呼吸聲在暗中蔓延開來,令觀眾頗有進入了鬼屋的感覺。我們的視覺被封閉,但聽覺卻隨之靈敏了起來,詭異的聲浪在耳畔愈發清晰,舞者在黑暗中起跳或墮地的聲響也讓觀眾不禁猜想他們的肢體動作究竟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接着台上有人打開了手電筒,在光束短暫又急促的掃射中,舞者們的部分身軀時隱時現,但我們仍看不清他們的動作,依然需要憑藉想像來拼湊舞台上的光景。而當越來越多的舞者打開電筒,我們終於得以看清他們的身形,甚至照射出了部分舞台的布景結構。台上和台下充滿着「窺看」的慾望與「被看」的制約。

  最後當舞者們都已撤離,舞台的燈光全數打開,空空如也的台上僅剩一件白襯衫、一張椅子,和椅子上的骷髏頭骨,卻沒有「人」的容身之處。真相只有一個,但觀看的角度卻有無數種。黑暗中我們只能靠舞者手中的電筒發出的光亮來視物,電筒的光束就似一道道目光,而我們目力所及的都只是舞台的一個角落而已。被照亮的部分,或許只是他人想讓你看到的冰山一角,我們被賦予的權力和知識的同時,也不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全然的自由、全然的正確,就像物理實驗中的「理想狀態」一樣,是不存在的。

  年輕的編舞者Ivan想以現代舞來探究身體、光線、聲音和人的存在之間的關係,對不常接觸現代舞的觀眾來說,這支作品或許太過抽象,不易消化。不過,這也是現代舞的魅力所在。現代舞是逆反古典芭蕾的存在,它的動作不必精準到萬無一失,敘事也不強調起、承、轉、合的格式,反而很注重「片刻」所帶來的快感,一些碎片化的情緒或思考帶來的衝擊,反而更引人入勝。在似懂非懂之間,任憑你的想像力遊走、迸發、綻放,將看似不易消化的作品化作一份獨一無二的體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