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暄暖人生/脫下高跟鞋\香 寧

時間:2025-10-28 05:02:18來源:大公报

  剛入職場的那些年,學為人處事是第一課,學穿着高跟鞋出去開會竟也是必修課。從三厘米到五厘米到八厘米,後來我甚至練就了穿着高跟鞋一路小跑的本事。

  時隔多年因為工作環境的轉換,我已無需再穿高跟鞋,便裝波鞋是常態,即便出席活動,大家也都身着類似的裝束,十分輕鬆。直到工作原因,我又回到了商務會議、活動的日常穿着。

  那天去拜訪客戶,對方是一家跨國上市企業。我初入金融圈,第一位上司曾嚴肅地批評過我那破舊的小行李箱,以及普通平底鞋。認為以這樣的配套示人,拉低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對於職場新人而言,這樣的話肯定印象深刻且留痕深遠。以至於當我接到會議通知時,本能地在鞋櫃翻了起來,曾經的昂貴高跟鞋們都被二手給了需要的人。僅存一雙黑色漆皮八厘米高跟鞋,我毫不猶豫踩了進去,提着精緻小包出門了。

  走到樓下路邊等車,我意識到大事不妙。我的左腳被鞋頭擠得很痛。或許是我體重增加,或許是皮鞋老化,又或者是我太久沒穿高跟鞋已經不適應穿高跟鞋的走路姿勢。我的腳在鞋裏變換着角度,毫無幫助。可是車已經到,我只好硬着頭皮上車。好在點對點交通,基本不需要走路。真正的麻煩是會議結束後,對方饒有興趣地要帶我們參觀他們即將搬入的新寫字樓,以及公司歷程展示廳。我忍住劇痛,一步步走過兩個街區,抵達新地點,又站立約半小時聽取介紹。有一瞬間我覺得腳被上了刑具,不斷罵自己為何要自尋煩惱。

  等參觀結束我看了一眼時間,還要趕去參加一位朋友的歡送會,她要派駐外國,明日啟程。下班高峰期,叫不到車,十分鐘的步行距離,網約車的價格竟然飆升至接近二百元。另一位朋友已經電話來催促,我一頓訴苦高跟鞋這禍害,又在路口焦急地導航辨認方向。

  等我咬牙走上漫長的天橋樓梯,走向中環廣場大門,看到了正來接我的朋友。我扶牆咧着嘴叫:「腳痛得不行了,我想光腳走路。」他看了看地面,「痛成這樣,把鞋脫了就是。這大理石地面也算乾淨,沒事。」我毫不猶豫除下高跟鞋,光腳走在寫字樓內平滑的大理石路面,那一瞬間如釋重負。我笑着對朋友說:「我這樣太不雅觀了,你別走在我身邊,免得讓你尷尬。」可朋友卻說:「這有什麼,大家肯定知道你是萬不得已被這高跟鞋折磨成這樣的。我陪你走,別想尷尬不尷尬的。回家好好洗腳就是。」

  於是光腳一路走到會展中心內,抵達附近的酒店餐廳聚會地點。餐廳服務員在朋友的說明下,貼心地去向酒店要了一雙拖鞋給我,好讓我不用繼續光腳用餐。歡送朋友的聚會,三分之一的時間我們用來了探討高跟鞋對女性在職場的重要性,結論是這早就不是必需品,更不是女性在職場的標配。畢竟對客戶的尊重,絕不是靠穿一雙高跟鞋赴會來體現。

  朋友們的體貼和酒店餐廳的人性化關懷,緩解了雙腳的疼痛。而我,也終於放下高跟鞋代表尊重和職業女性的執念。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