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如是我見/倚杖行路穩,心寬歲月長(上)\查理森

時間:2025-09-22 05:02:32來源:大公报

  多年的坐姿辦公,讓我的腰椎受到很大損傷,連帶着坐骨神經也出現問題,時常疼痛發作,苦不堪言。狀況嚴重之時,站立與行走都必須有所倚持。所以,手杖就成了一位可以依賴的夥伴。

  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年來,無論是去外地出差公幹,還是到異鄉走親探友,觀光敘舊之餘,我總要去當地的小商品或是土特產品市場轉轉,想從琳琅滿目、千奇百怪的竹木瓷鐵質地的小商品中,尋摸自己心儀的手杖。雖然並非每次都能如願,但是幾年下來,還是淘得了幾根既實用又美觀且材質都比較特別的手杖。

  那年初春時節,報社在井岡山舉辦一個研討班。在課餘時我和幾個學員一起去了附近的小商品市場。市場裏舖街橫巷,滿目皆是各種材質的工藝品,大到巨型根雕木雕,小到精緻的紫砂陶瓷茶具,千樣姿態,萬般形狀,當然標價也是天上地下,或塊兒八毛,或上千上萬。各位店家老闆夥計都站在門前熱情地招呼每一位路人,笑容可掬,滿面春風。可大多數路人只是用目光撫摸一遍被他們推介的商品,不敢輕易進店,顯得十分謹慎而理智。

  我們一行幾人自然也是商家的目標。我們當然也是和其他路人一樣,不敢輕易去回應商家的熱情,只顧走馬觀花地蹓躂着。看似漫無目的,但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心中的目標。

  那根手杖就在不經意間走進了我的視野。初一看,這是一根很普通的手杖。它靜靜地靠牆立着,有一米左右高,自上而下,由粗漸細,通體若竹節一般,上端鑲着一隻圓形把手,正好一握,妥帖地置於手心,略細的末梢處還套有一隻橡膠圈,這樣每次杵到地上就不會有聲響。再一細看,這手杖的特別之處就顯了出來。原來是由十四節長約兩寸的圓柱形木塊鑲接而成,故使其像一根段節分明的竹子。又掂了掂,分量似乎又超出一般木質所應有的。看我面露愛意,店主便不失時機地介紹:這是用小塊的紫檀木車成圓柱形拼接而成的,每一小節中間都掏了一個洞,用一根鋼筋串起來,再用膠水固定,所以有點分量,拿在手裏很提精神。想想本是一堆零落的小木塊,竟在有心人的加工下成了一件可愛的玩意兒,便有心買下來。店主開價要六百元,同行幾人一通砍價,最後以一百八十元成交。我當即拄着它在路邊留影。

  那個時期,腰腿疼的毛病還未頻繁發作,買下這根手杖把玩的意圖更為濃厚。可兩年後還真派上了用場。那年年底一不留神得了帶狀疱疹,患處正在腰至臀部一線,牽連了右腿,一有走動便生疼痛,須扶持一物方可緩解。這時,便請出了井岡山的這根手杖。整個冬天,它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夥伴,支撐我度過了幾個月的難忘時光。疼痛平息之後,我把手杖留在了老家。老母親去世前的兩年時間裏,也是拄着它上樓下樓,四處蹓躂,似乎代替了我在陪伴着老人家。如此,這根手杖便也有了一層特別的意義和價值。

  又一年仲夏時節,我帶領一個小組,赴地處太行山大峽谷的林州石板岩鄉採訪。這裏山高路險,以前很長久的一段時期,似乎與世隔絕,散居在山上山下的鄉親們生活十分不便。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黨組織在這裏發動群眾創辦了供銷合作社,把解決鄉親們的生產生活困難作為工作目標。從此,一代又一代的供銷社人在這裏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千方百計、不辭辛勞地為老百姓服務,締造了一心為民、艱苦創業的「扁擔精神」,並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傳承、發揚這一精神,成為了山裏人的好幫手、好夥伴。我們那次採訪就是報道這個誕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的精神,是如何薪火相傳,在新時代持續發揚光大的。

  幾天時間裏,我們跟着新一代供銷人,肩挑背扛,重走了一段段崎嶇險峻的山路,親身體會了老一輩們當年的艱辛,更對他們的無私奉獻倍生敬意。採訪中,我不幸扭傷了腳,舉步維艱。當地同志見狀給我找來一根工藝精緻的木枴杖,讓我拄用。我看它過分加工雕鑿的樣子,完全就是旅遊景點的一件紀念品,而不像是我想要的可以扶助我行走的枴杖,便婉言謝絕了。同時請他們在山上隨便找一根長短合適的樹枝。

  理解了我的意思之後,他們很快給我砍來一根據說是花椒樹的枝幹,稍加削剪後,但見其枝幹挺拔,上端處一支分叉恰似龍頭一般昂揚,成了天然的把柄。通體色澤灰褐,顯得沉穩而端莊。我接過一試,十分順手得力。我開玩笑地說,這其實就是太行山一草一木樸實的精神品質,隨時都能造福於人,奉獻於人。想一想常年堅守在這裏的可敬的供銷人,不正是早已和它們融為了一體,成為老百姓離不開的「枴杖」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