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君子玉言/香港過端午\小 杳

時間:2024-06-17 04:03:10來源:大公报

  圖:塔門漁民龍舟賽。\作者供圖

  這篇本該上周三發表,因故改期。原因很簡單也令人崩潰:U盤壞了,寫了兩天的文章在要發給報館的時候卻找不到了。更為抓狂的是:存有這幾年所有專欄文章的四個文件夾,打開來每篇都是亂碼!(幸虧編輯部把發表的每一篇都用PDF版發給我,有備份)所以,這篇又得從頭重新寫。

  我們來說說港味的端午節吧。

  在香港,中華傳統節日的氣氛蠻濃的,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氛圍感拉得滿滿。

  港版的糉子與這座城市的優雅精緻氣質有着巨大的反差萌:胖胖壯壯,一隻足有嘉興糉子的兩三倍大,比起小巧的鹼水糉,更大多了。餡料是鹹的:海米、瑤柱、鹹蛋黃、火腿、鮑魚……皆是常用餡料。港版糉子很像糯米飯與佛跳牆的組合。這樣一隻飽滿實在、熱量十足的大糉子,對於港漂單身漢,一個人一頓肯定吃不完,哪怕切成小塊,也要吃幾天幾頓。所以,港版糉子最適合一家人分享。

  我曾以另外一個方式與港人分享糉子。二○二一年端午節前夕,朋友送了兩隻大糉子。正準備從中環步行回家,突然大雨傾盆而下,疾跑招手叫的士,遠遠地一輛的士停下來等我,一個細節看得出司機很善良:綠燈亮了,他沒有走。我冒雨跑到時他說:不急,慢慢。臨下車我把兩隻大糉子遞給他,說送您吧,祝您全家節日快樂!他很吃驚,忙說:哎呀,不用不用,送給我你自己就沒有的吃啦。我說您不嫌棄的話,就拿着吧。他說:真不好意思!我沒有準備,沒有東西可以回送你。他盡量把車子靠近有遮雨棚的大門口,囑咐我下車小心。我知道,這是他當時所能表達的最大謝意。我也特別欣慰:一個普通香港的士司機,能接受來自內地陌生人的善意,這種信任就是最好的回禮。

  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海洋城市,香港有着歷史悠久的賽龍舟傳統,也將龍舟賽推向了世界。端午前後,周邊海面「長」滿了五顏六色的龍舟。港島的赤柱香港仔,九龍維港,新界的沙田屯門大埔,離島的大澳西貢塔門……似乎有海的地方必有一場龍舟賽。

  水上人家蜑家人沿襲了上百年的賽龍舟習俗,即使後人成了中環白領,每年此時回到海上也是龍舟賽主力。最具蜑家文化色彩的龍舟賽要屬香港仔龍舟競渡,迄今已有過百年歷史。比賽由漁民社群籌備,賽場就在他們停泊船隻的避風港舉行,賽道較狹窄,但看點不輸。裝點各異的龍船,代表不同漁民社群的五彩旌旗,充滿百年老港海上漁家的味道。

  本港龍舟賽事可分為三種,分別是十二人的小龍,二十四人的中龍,以及四十八人的大龍。小龍較容易組隊,所以一場賽事中,小龍隊最多,顏色可以覆蓋兩組彩虹都不止,看的是一個「彩」字;中龍對協調、技術、體能、速度要求更高,勝負往往在分秒之間,場面刺激,看的是一個「險」字。大龍人數最多,最講究合作、節奏和策略,看的是一個「齊」字。吃瓜群眾觀龍舟賽,身臨其境感受速度激情與節奏。

  香港是現代龍舟賽的發源地。自一九七六年開始,連續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至今已有四十八年歷史,成為香港國際賽事之一。每年有一兩百支來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龍舟隊幾千名健兒雲集維港,角逐獎盃。比賽分為國際金盃賽、國際錦標賽、本地錦標賽等項目。其中,國際賽參賽隊為香港以外的龍舟隊,本地賽由來自香港銀行業、商業機構、專業團體等的龍舟隊參賽。賽事分為公開組、混合組和女子組,本地與國際賽事三個組別的勝出隊,一起競逐金盃賽。

  一時間,傳統漁家的、國際範兒的龍舟賽遍布周邊海上,百舸爭流,五彩繽紛,旌旗獵獵,鼓聲震天。

  龍舟賽也是一場嘉年華。除了比賽本身,龍船和參賽健兒的裝扮可大飽眼福,端午美食可飽口福。人們扮鬼扮馬,幽默搞笑,即使比賽奪不到名次,也要爭當「顯眼包」。

  我曾與香港漁民一起過端午看賽龍舟。二○一九年端午節,我和同事去塔門,觀看由塔門青年會舉辦的龍舟賽。參賽隊是四支小龍,按旗子的顏色分為紅隊、黃隊、紫隊、綠隊。藍天碧波,彩幡招展,海面上浪花飛濺,鼓聲喊號聲一片,幾艘龍船飛馳到一座海中小洲,再折返回來。我們這些吃瓜群眾遠遠看着,只覺得氣氛熱鬧,場面好看。及至到頒獎環節,參與到他們的隊伍當中,與他們一起舉起獎盃慶祝,這些年輕人,頭髮上還滴着海水,曬得黝黑的臉上又是海水又是汗水,卻個個笑容燦爛,那麼開心、那麼單純,我們也深受感染。中午與幾位老漁民一起吃漁家飯,我結結巴巴跟他們講粵語,每講完一句就在腦子裏緊張地組織下一句,講得滿頭大汗。他們卻鼓勵我「講得好好」……也是一番淳樸的善意。

  美好的端午香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