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燈下集/《明末清初戲曲「獨重節烈」研究》——一部守正創新的戲曲理論書籍\劉勇強

時間:2024-04-01 04:02:56來源:大公报

  圖:張惠著《明末清初戲曲「獨重節烈」研究》。

  《明末清初戲曲「獨重節烈」研究》通過對明末清初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戲曲節烈現象進行系統的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該時期的文化特色,還揭示出戲曲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在社會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兼具全面性、系統性、文獻性和創新性。

  貞節是中西方共有的社會文化現象,這一現象在古代中國尤其是明清時期尤為凸顯,與此文化現象並生的明清戲曲不僅留下了史料的痕跡,更在明末清初這個特殊時期擔負起特殊的使命。本書在爬梳明末清初戲曲浩淼的資料後,抽絲剝繭梳理和探討這一社會文化現象,既從文字學和各大典籍中鈎沉這一概念的流變,又廣泛參酌歷史、社會史、文化史對明末清初戲曲「獨重節烈」這一問題作出合理解釋。因此本書不惟是古中國反觀自身,也是西方了解古中國的一扇視窗。本書從史實中求史識,其中較為突出的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通過辨析貞、節、烈的不同概念和等級,對明末清初的相關戲曲作品進行了詳盡的梳理和分析,並將這些作品放置在了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中進行考察。在明末清初天崩地裂的時代,救世與反思成為一股強勁的集體思潮,亡國之痛使得人們紛紛將責任歸咎於崇禎、黨爭、貪腐官僚、無能將士以及「守內虛外」的策略等。而身處這一時代洪流中的劇作家們,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認為,明代中期以後的戲曲「事取凡近而義廢勸懲」,過於張揚艷情、鼓吹滅理,在演出的潛移默化中加速了禮崩樂壞的進程,最終導致了亡國。劇作家們認為被樂毀掉的東西也能用樂來恢復,因此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來拯救日漸頹靡的世風,「有心者因勢利導,作逢場之戲,為救世之針」。此外,明亡之後現實中臣子的種種變節使得表現「忠臣」流於空泛虛偽失去了公信力,而社會上普遍踐行的「貞節」由於其真實性贏得了尊敬,因此表現「貞節」「不特可勵閫範,亦可以愧士子之懷二心以事君者」。這兩點都深刻反映了明清易代後社會觀念的巨大轉變,尤其是「主情」文學思潮的中落與更張,成為明清文學史上一大謎團,而本書的研討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是借助史書對「儒林」「遺民」「遺臣」「貳臣」「夾縫人」「奸臣」的界定,通過對比這些不同身份、不同立場的戲曲作家的節烈書寫,揭示了節烈觀念在明末清初社會的複雜性和多樣性。「遺民」、「遺臣」表現貞節是應有之義,然而「貳臣」、「夾縫人」也積極地參與進來,在於他們正遺失「節」,感慨遂深,通過「貞節烈女」面貌展現的形象成為了一個「平行自我」,符合了心理學「補償」機制。「奸臣」作家劇作中不但不寫貞節,而且出現比較特別的變節和投機現象,這種迴避正說明了此期「獨重節烈」蘊含深意。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能夠進入正史的「儒林」之士,不但人數絕少,而且是「與一代政治相表裏」,關乎世道人心者甚巨的典範人物。因此作為「儒林」正統命脈的王夫之,能夠以戲曲這種「小道」、「小言」為載體,以貞節烈女為表現對象,對於拯救世道人心具有重要的垂範意義。這些考察揭示了當時不同劇作家的微妙心理,深化了歷史認知的細節。

  三是作者採取獨特的研究架構,深刻揭示了戲曲作品在傳播和接受過程中與讀者、觀眾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戲曲與社會文化的關係。本書不是以傳統的戲曲個案、戲曲總集或別集,或戲曲藝術等角度入手,而是聚焦於明末清初戲曲「節烈」這一主題,通過深入分析揭示了這一時期戲曲創作的獨特風貌和社會文化背景。英國歷史學家伯林爵士指出有兩種研究模式,一是圍繞一個中心主軸,創建一個嚴密理論架構的「刺蝟型」,一是觀察入微,從不建築大的理論架構,思想微妙,多元發散的「狐狸型」。本書屬於「刺蝟型」研究,從一個長的歷史跨度將數百部戲曲作品歸納於一個普遍而具有統攝作用的原則,對這個領域的問題進行全面研究,構建連貫而條理明晰的體系。這種以主題為中心的研究方法,不僅使得本書在戲曲研究領域具有獨特性,同時也為我們理解明末清初的社會文化提供了新的視角。作者還深入探討了戲曲作品在傳播和接受過程中與讀者、觀眾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這種互動如何影響了節烈觀念的形成和傳播。對於「獨重節烈」這個問題,本書引入「凝視」(Gaze)理論進行觀照,又參考行為經濟學「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予以解讀,不僅拓寬了戲曲研究的領域,同時也提高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本書的獨特價值意義更在於對戲曲與社會文化關係的深刻揭示,指出明末清初的戲曲作品通過褒揚節烈來激勵世人,體現了戲曲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在維護社會道德、傳承文化傳統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它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和退潮揭示出戲曲在反映和塑造社會觀念方面也具有複雜性和局限性。這一探討對於我們全面理解戲曲的社會文化功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總之,《明末清初戲曲中的「獨重節烈」現象研究》是一部具有獨創性和領先性的學術著作。它不僅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明末清初戲曲創作中的「獨重節烈」現象,揭示了其背後的社會文化心理和經濟規律,同時也為我們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文化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對於戲曲史研究、文化史研究以及倫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意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