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京張鐵路遺址公園一景。\資料圖片
這天下午,我們從清華東南小區北門緩緩向東,行幾十米,穿過斑馬線,就到了京張鐵路遺址公園。金燦燦的秋陽下,精神世界立刻舒展開來。這是窺見歷史激流的窗口,讓過往遊客感受到百年前紛飛的風雲,五條鐵軌遺址,上面壓着巨大的扳道器。陽光活動草坪,介紹着百年前人們如何慶祝京張鐵路通車。而那幽雅、淡泊的現代風貌,又是何等纏綿委婉。一截車廂靜靜停在保留下來的一段鐵路上,鐵路間鋪滿白石子。一條素樸深蘊的長路通向遠方,溫潤的幽意撲面而來。詹天佑紀念牆,由木板搭出詹天佑等三位愛國志士的畫像,旁邊鐫刻着他們的愛國詩句。父親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他在清華大學「200號」──清華大學第一個原子反應堆負責電氣控制設計任務,經常坐京張鐵路到昌平嘉峪關南口去。平整土地、打樁,設置臨時電源(父親是當時唯一一個電機系畢業生,這個工作就由他來做),參加土方施工的教工和學生全住在帳篷內。反應堆臨界前後,三個日日夜夜,他們在堆頂上不眠不休。
這是一條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鐵路。如今國家強盛,新人接過了前輩的火把。北京市開通的第一條城際鐵路十三號線不時從頭頂隆隆駛過。我們靜靜走在道口記憶之路上,紫菊花在左,娓娓野草在右,蝴蝶翩躚着,讓人想到冰心的詩句:「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長徑點綴得花香瀰漫。」是淡淡的幸福,是溫馨的慰藉,是幽靜又活潑的生意。
走到將盡頭,向西穿過另一條斑馬線,就到了東南小區的南門。這是我們居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小區,濃蔭僻徑,走多少回也不厭倦。在寧靜的韻致中,簡直洋溢着詩的氣氛。一路上零星的居民互相熱情地打着招呼,小商店裏水果琳琅滿目,曾受疫情影響關門的店面又重整鑼鼓……這一切,都蕩漾着民族踔厲奮發的生機,令人回想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自強不息的精神。
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