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百慕大一景。\資料圖片
十六世紀初,一個名叫Bermuda的西班牙探險家,在北大西洋浩瀚海域發現了一個群島,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百慕大」。
這個群島面積很小,也就一個市鎮那麼大,在世界地圖上只是個墨點兒,可說是孤懸大洋,孤獨寂寥。又那麼遙遠,我們這次乘「迪士尼夢號」郵輪前往,在蒼茫海面行駛了整整四十個小時。不過,對船上的少兒乘客來說,這時間不算長,整艘船便是個迪士尼世界,米老鼠、唐老鴨和白雪公主使他們無比快樂,在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室裏,一小時又一小時地歡叫雀躍。
若從高空俯瞰,百慕大形似一個魚鈎。從低空看,則見許多大小島嶼,據說有一百八十一個之多。我們的郵輪停靠在「魚鈎」的頂尖,即群島西南端的皇家海軍碼頭,如今已是大型郵輪停泊處,每天都有大批美國、加拿大和英國遊客在這裏下船,踏上百慕大的土地,再分別乘遊輪、公交車或出租車,前往中部的首府漢密爾頓或東北端的聖喬治鎮遊覽。
一見地名「皇家海軍碼頭」,再看看飄揚在碼頭上空的米字旗,你自然就想起百慕大與大不列顛王國的關係,它至今仍是英國的海外領地。歷史上西班牙、葡萄牙先後都有人來闖蕩百慕大,但都被颶風、暴雨嚇走了,還是英國人更敢闖,既闖出了北美殖民地,又闖出了百慕大殖民地,弗吉尼亞貿易公司船長薩默斯闖功最大,所以如今百慕大的正式名稱仍是「薩默斯群島」(Somers Isles)。我們在聖喬治鎮海邊看見薩默斯的一尊雕像,他身披大斗篷,雙臂高舉,抬頭長嘯,似乎喊道:「我們來了!」那裏至今還置放着多門黑色的大炮,可見任何「新大陸」的發現、奪取和戍守都離不開沖天的炮火。
英國殖民主義者擄掠心重,盤踞土地後便要廉價勞力,於是大搞黑奴貿易,非洲奴隸被押運到北美十三州,一六一六年,第一批黑奴被運到百慕大。如今百慕大人口六萬五千餘人,其中黑人佔百分之五十二,白人百分之三十一,混血兒百分之九,亞裔百分之四。
我們乘坐出租車前往漢密爾頓,司機兼導遊是一名五十多歲的白鬍子黑人,美國英語口音。長年以來,到百慕大來旅行或做生意的大多是美國人,所以當地人說的已不是大不列顛英語,說美國英語自然更對口。當地貨幣跟美元是一元兌一元,美國遊客也感到很方便。百慕大經濟上靠造船業和農業,新鮮蔬菜大多供應美國,而旅遊業現在更是經濟命脈,所以連貨幣也和美元相通,不能不說是明智之舉。不少遠離百慕大的商人也很聰明,把這個群島變成「天堂」:逃稅,洗錢,存贓款,儼然是「離岸金融中心」。
百慕大沒有河,沒有湖,也沒有大山,所以我們一路上觀賞的不是湖光山色,而是海光丘色。那丘色便是綠色,棕櫚、椰子樹等熱帶作物在道路兩旁迎送來客,還到處掩隱着星羅棋布的房屋。我發現,百慕大島上的所有房屋,不論鄉下城裏,不論大小高低,屋頂一律是白色,因為百慕大天氣熱,白色散熱性能強。白屋頂下則都是淺色牆面,有嫩綠的,淺藍的,也有橘黃的,粉紅的,淡雅而和諧,何況又與藍海相擁,這種景致該是百慕大得天獨厚。到漢密爾頓一看,更覺得它是一座建築色彩豐富而又柔和的亮麗小城,其現代化氛圍則使它像一座繁榮的歐洲城鎮。
一路上,我還覺得好像是在作紐約的長島之行:長長的島,綠綠的樹,藍藍的海,平平的沙灘。不過在長島看不到百慕大特有的美麗的粉紅色沙灘。據說,這裏海中有一種魚,牙齒尖利,愛啃珊瑚和礁石上的苔蘚,結果排出粉紅色細沙,為海灘平添一份美景。
又是這一路上,我覺得百慕大的一切是如此清晰、明瞭,沒有任何神秘感,沒有什麼可怕現象。可在以前,百慕大簡直是世界上最神秘、最恐怖的地方,說是它跟邁阿密、波多黎各構成「魔鬼三角」,說是神秘力量穿梭於「時空隧道」,在這裏造成軍艦、桅杆船失事,客機、轟炸機失蹤,人影消失,「靈異船」飄盪,等等。
早已有科學家研究、分析百慕大這些詭異現象,一般都認為,這是些自然現象,是颶風、龍捲風、雷暴、暴風雨造成的災難。如今在世界各地不也是天災頻仍,不也只能以自然現象來解釋嗎?
我也就不再提什麼「百慕大魔鬼三角」。三天後,當「迪士尼夢號」四千名成人和少兒乘客都開開心心地離開百慕大返回紐約時,我想,誰也沒有覺得薩默斯群島有什麼詭異可怖,百慕大不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