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人與事/遼東放山記(上)\泰 豐

時間:2023-07-11 04:03:04來源:大公报

  圖:野山參苗,俗稱巴掌。\資料圖片

  我的老家在遼東丘陵中南部的一條小山溝裏。作為關東山的一部分,那裏的深山密林自古便是長白野山參的產地之一。小時候,常聽鄉下老人們閒聊起放山抬參(舊時進山挖參的叫法)的故事,可在那個向大自然過度索取的年代,山林屢屢遭伐,綠水青山成了光坡禿嶺,對土壤、光照等生存環境要求十分苛刻的人參,也一度絕跡,老家的「江湖」也就少了放山人的傳說。經過幾十年的封山育林,綠水青山又回來了。

  五年前的初春,在老家常年替人護林的二哥打來電話,欣喜地告訴我,他在進山捋菜(本地人採摘山野菜的叫法,捋讀攞)時,意外地發現了一根四品葉的山參,並堅稱已找行家確認,是純正的長白野山參。此後幾年,他又陸陸續續挖到大小不一的幾根山參,還託人來京捎給了我兩根。

  今年暮春,我因回鄉處理家事,便在二哥家逗留了幾天。其間,我突發奇想,提議他帶我一起放山,他說行,但要挑個好日子。

  放山的日子最後選在初夏的第二天。前一夜的一場中雨過後,天上的雲已經淡了。吃過早飯,二哥二嫂和我三人肩挎布袋,手提山鋤,便出發了。約個把小時,我們來到一座山腳下,二哥將山鋤往地上一杵,說到了。

  這是一座面朝西北的野山坡,山上柞櫟椴松,雜樹林立,樹木間灌木叢生,野菜藥草散漫於坡上,一片和諧生態。稍時休憩,二哥便開始布局:他在右路,我在中路,二嫂在左路,相互間隔五六步,成一字橫隊爬坡搜參。吩咐停當,我和二哥正要開步,不見二嫂在列,回頭卻見她蹲在山腳下,從背包中拿出一沓冥紙,向山上拜了幾拜。二哥朝我擠了一眼,解頤一笑:「祭山呢。」

  初夏時節,遼東丘陵的原始次生林已然成蔭,樹下雜草灌木茂密,前一夜的一場透雨,將樹葉草叢掛滿雨珠。我們踩着深厚鬆軟的腐殖土沿坡爬去,不一會兒,從頭到腳便濕漉漉的。

  臨行前,二哥怕我不認得人參的樣貌,反覆囑咐我,見到葉子長得像刺五加的青草可千萬看仔細嘍,沒準兒就是人參。我打小隨父母上山捋菜,對刺五加很熟悉,它的嫩莖是上好的野菜。所以,今天一路爬坡,我特別專注,絕不放過眼前每一株貌似刺五加的苗苗草草。可尋來覓去,刺五加倒是看到不少,人參的影子卻在印象中漸次消退。

  就在我對眼前的刺五加和腦子裏山參的幻象糾纏不清之際,二哥在前面朗聲叫道:「巴掌!」我一愣,急忙趕去,終於在二哥的山鋤前山林中見到夢寐已久的「真身」:這根兩年參齡的山參莖上長着五片紡錘形的淡綠色葉子,猶如人手上的五個手指,本地人俗稱為「巴掌」。我興奮地在參苗前仔細端詳了好一會兒,二哥卻略帶愧意,「這苗太小了,還是留下吧。今天咱要是找不到更大的,再把它帶走。」見我不知所措地呆立,他二話不說,順手撿過幾棵乾樹枝,護在參苗周邊,全然不顧我對這根小參苗的不捨之情。

  恰在此時,不遠處傳來嫂子的疾呼「快過來!」我倆拔腿過去,只見她跪坐坡上,左手緊緊地攥着一根參苗,喜滋滋地對我倆叫道:「三品葉!」二哥見了,不禁笑道:「祭山祭山,山神還真顯靈啦。」

  三品葉的山參一般都有四五年的參齡,算是比較大的。二哥拉開架勢,準備抬參,可二嫂的手還是緊攥參苗不放,二哥勸道:「別把着,撒手吧。」說罷,便用山鋤撥開周邊雜草,在離參五公分左右處刨開山土,放下山鋤,兩手插入松土,輕輕一抬,再抖幾抖,一根根鬚清疏、花葉靈秀的野參便「抬」出來了。

  二嫂依然喜不自禁,連說這是她第一次憑自己眼力找到山參,神情頗為得意。二哥補充道:「這是第二次啦。」二嫂連忙說那次不算。

  這之後,二哥在一片野榛子樹旁也找到一棵三品葉,我和二嫂自是興奮不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