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英倫漫話/無法跨越的身份\江 恆

時間:2023-06-01 04:03:08來源:大公报

  圖:電影《佳人蓓爾》劇照。

  英國編劇米桑.薩吉曾說,當我們審視英國的歷史時,要意識到黑人一直在這裏,對於她的這番話,王室捲入的非洲王子遺骸爭議可謂最好的例證。

  事情要追溯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非洲埃塞俄比亞由皇帝特沃德羅斯二世統治,他因與大英帝國發生外交矛盾,遭到上萬英軍的大舉入侵,經過一場激烈的戰役,他的王國城堡被英國士兵洗劫,他本人不甘做俘虜而自殺。戰後英國人掠奪了數以千計的當地文物,包括金冠和項鏈,還連帶把年僅七歲的阿萊馬耶胡王子與他的母親蒂魯沃克皇后帶回英國,但其母在途中去世。阿萊馬耶胡王子抵達英國後,被英國軍官介紹給王室,並得到維多利亞女王的資助去上學,由於不同的膚色,他在學校中飽受欺凌,度過了一個不幸的童年,在十八歲時患上肺炎病逝,應維多利亞女王的要求,他最後被安葬在溫莎城堡的聖喬治教堂。

  可是埃塞俄比亞人並沒有將阿萊馬耶胡王子遺忘,一個半世紀以來,有關他的遺骸何時能回家備受關注,埃塞俄比亞政府也一再要求英國歸還王子的遺骸,因為人們認為他當初就是被英國人「偷走」的,就像他們偷走王宮中的財寶一樣。正如埃塞俄比亞駐倫敦大使所言,請英國女王試想一下,如果她的一位親人作為戰俘被埋在異國他鄉,她會有什麼感受。二○○六年,當時埃塞俄比亞總統寫信給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要求挖掘王子的遺骸,但遭到拒絕。對於埃塞俄比亞索要王子遺骸,白金漢宮如此回應:「移走他的遺骸可能會影響埋葬在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地下墓室的人。在不打擾附近大量其他人的安息之地的情況下,挖掘遺骸的可能性很小。」

  但英國王室的說法明顯站不住腳,因為過去確曾有移走遺骸的先例。比如菲臘親王母親的靈柩,就在她去世十九年後按照她的遺願,從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的地下墓室遷到了耶路撒冷的橄欖山。英國記者凱瑟琳.本尼特也提到,很少有家庭能像英國君主那樣大規模重新安置和搬遷祖先遺骸,有相當一批就被從溫莎城堡轉移到了毗鄰的浮若閣摩爾宮,那裏也是英國王室的埋葬地,長眠着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等王室成員。因此,坊間流傳一種說法,認為王室不願歸還阿萊馬耶胡王子遺骸,除了聖喬治教堂地下墓室安葬死者較多,已無法辨認和挖掘,主要擔心此事與大英帝國的殖民主義掛上鈎。然而,此舉無疑欲蓋彌彰,按英國作家安德魯.海文斯在《王子與掠奪者》一書中所說,非洲王子雖獲得了王室的資助,但寄人籬下的身份從未改變,始終受他人主宰和支配。從書中的敘述和一些刺眼的照片來看,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孤獨和苦難中度過,表情鬱鬱寡歡,直到他去世之前,都渴望着回到埃塞俄比亞。

  與非洲王子有着相似命運的,還有黑人公主莎拉,她作為維多利亞女王的教女,待遇和處境更加優越,表面也更光鮮,但仍然無法擺脫身份的原罪。二○一六年ITV電視台拍攝的英劇《維多利亞》(Victoria),描述了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期的故事,其中一位黑人小女孩格外引人矚目,那便是莎拉。史書記載,她於一八四三年出生於西非的尼日利亞,是一名來自伊貝薩部落的公主,在她五歲的時候,其家族死於戰亂,她被當作戰利品俘虜,並被送到了奴隸販子手中。之後她又落入英國海軍船長弗雷德里克.福布斯手裏,他用自己的姓和船的名字,給莎拉重新取名,並且為她洗禮,教她英語,將她完全西化,努力把她包裝成一個完美的「禮品」送給維多利亞女王。而女王將她收為教女後,又違背莎拉的意願包辦了她的婚姻。一八八○年,年僅三十七歲的莎拉因患肺結核去世,她死前曾要求海葬,但遇到拒絕,最後被埋葬在遙遠的葡萄牙馬德拉島。

  縱觀莎拉的一生,她從孤兒,到黑奴和祭品,再被當做禮物送給維多利亞女王,經歷令人唏噓。如同英國作家維多利亞.普林斯威爾在《莎拉.福布斯.博內塔的日記》一書中所寫,她是一位非洲公主,卻被重新施洗和教化,已不記得自己的出生家庭;她像一顆珍貴的珠寶被當成禮物贈送,卻不是一個擁有自主權的人;她去王宮與女王喝茶看似家常便飯,卻無處可稱家或家人;她渴望主宰自己的命運,卻最終意識到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她無法成為能夠自由選擇的人。

  至於另一位有着黑人血統的歷史人物黛朵.蓓爾又何嘗不是如此,二○一三年上映的電影《佳人蓓爾》(Belle)便以她為原型,其作為英國海軍上校與一名加勒比黑奴的私生女,曾在揭露臭名昭著的「宗號貨船」保險詐騙案中發揮作用,當時船主為詐騙保險金,將一百多名生病的黑奴扔到海中浸死,印象派先驅透納的風景畫《奴隸船》靈感便來自於此,她的奔走疾呼推動了英國廢除奴隸制進程。但電影美化了她的真實狀況,儘管在貴族家庭的環境中長大,但她黝黑的膚色卻時刻提醒着她的出身,必須學會接受與奴隸血統相關的殘酷偏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