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君子玉言/轉角處\小 杳

時間:2022-08-03 04:24:12來源:大公报

  圖:炎炎夏日,綠樹蓊鬱,燠熱全消。\作者供圖

  回到北京後,一個最大的調整就是作息時間──早起了,卻沒早睡。每天六點鐘起床,七點出門。上班路諳熟在心,卻要每天遵循導航的指引,因為它知道哪條路暢通,哪條路擁堵。特別是車輛尾號限行日,必須趕在七點之前就位,晚上八點以後出來。摸索出一個大致規律:還是老城區相對好走。這樣就有更多機會在長安街、天安門、前門周邊行駛,有機會見到北京十二時辰、特別是一晨一昏的街景。

  多年以來,上下班一直走環路,有速度但景觀一成不變。後來,景觀還是不變,速度也沒了。當年也走過一段老城區,琉璃廠和平門一帶,老名校(師大附中)老書店(中國書店)老字號(榮寶齋)也算一景。這次回來後,更多機會鑽老城區,發現很多老胡同老四合院改造過了,市政設施全面升級改造,胡同整潔不再雜亂,老院修舊如舊,主色調是灰色,點綴金黃赭紅,葡萄藤爬滿牆壁,乾淨漂亮,韻味十足。穿行北京老街深巷,偶遇了過去不知的發現:原來新華社北京分社在這裏,原來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大樓在這裏,原來李大釗曾經工作過的亢慕義齋在這裏……有些是老物所,有些是新建築,有些是舊址新開。每一個偶遇,都在心裏打個招呼「噢,原來你在這裏」。

  走在長安街,每天看着天安門,早晨的天安門、傍晚的天安門,不管什麼時候都好看,不管什麼時候一看見就激動。

  坐在辦公室,抬眼琉璃紅牆白塔藍天,俯瞰而去,一片灰色屋頂之間,槐花鬱鬱,斜陽夕照。以為這樣的好景致就這幾天,恐怕霧霾天來了就不見了。同事說這樣的好景現在已經是常態了。

  今年京城槐花特別旺盛。突然意識到北京城有這麼多國槐,大街胡同四合院到處都是,這時節都在開花,一棵在開,一列在開,一片也在開。一串串淡綠色槐花像麥穗一樣密密麻麻掛在枝頭,與槐樹的墨綠色相映襯,在樹影婆娑的下泛着光。以為自己多年不在京,這般盛夏槐花盛開也是老景了,沒好意思「大驚小怪」。但同事也說今年的槐花格外茂盛。槐花一邊在枝頭開着,一邊噼哩啪啦灑落街道,道路鋪成金黃色,大街小巷成了淡香瀰漫的花徑,每天清潔工掃出一車車槐花。傍晚一陣驟雨,打落一地槐花,不忍踩踏,雨傘也成了花傘。清香淡雅的槐花給高溫暑熱的京城平添幾分恬靜。

  趨車前往國家植物園,沒想到這麼龐大壯觀,六百六十公頃堪比四分之三個香港灣仔。炎炎夏日,綠樹蓊鬱,燠熱全消。百年老槐、高大冷杉、蘆叢竹林、曹雪芹故居,半日下來只走了一個角落,意猶未盡。

  遠行之後再歸來,重新打量這個久違的城市,總覺得多了不少變化,好多「沒想到」「突然發現」,一時難以言表。對於大氣龐然的城市,細節的變化不容易顯現,只覺優雅的氣韻淡淡暈染。不經意間,細節就在轉角一隅,不動聲色給了一個驚喜。又憑着季節的轉換,僅這一樹樹綠蔭槐花,悄悄給了一個友善的歡迎小儀式。

  M兄等老友隔離半月後來京公幹。夏日午後坐在CBD寫字樓下星巴克喝咖啡聊天;傍晚看朋友,朋友說一起去國家大劇院看音樂劇,不期然與閻維文、王宏偉等名家相識,都是謙和儒雅的人。大熱天又跑去798、美術館、五四大街及景山轉了一圈。大家笑稱,到了京城變成「文藝範」了。一個月前曾獨自來大劇院看音樂劇,主演是雷佳、廖昌永。不用咪,聲音震得耳朵嗡嗡響,極具穿透力。北京的文化氛圍和水準向來都是全國頂尖,沒有之一。

  夜晚走在長安街邊,夜風習習,夜色下的天安門金碧輝煌,長街兩側騎行者川流不息。曾幾何時,也是茶敘後與老友一起步行,身邊是上環古色古香或畫滿塗鴉的老街,有一條窄巷,一家畫室小小的門口擺放着鐵藝架子,一枝紫荊花探出牆頭,在粉壁上投下花影,街心公園花廊深處長椅上流浪漢在酣睡……而今,不覺五個月倏然而過,腳下已是長安大街,感慨萬千。時移景易,轉角處老友依然,這也是一種特別的小歡喜。

  在轉角處等候的,還有快遞途中的藍雪花、還有大洋彼岸親人的消息。

  人生就是由一個個轉角處連接而成,每一個明天就是一個轉角,轉過去有太多不期然的盲盒。美好的事物,有時候需要她簡單直白撲面而來;有時候,充滿懸念的美好,牽腸掛肚,更加雋永綿長。我總是期待,明天等待我的,是──喜出望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