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HK人與事/枝記麵家\文秉懿

時間:2022-05-23 04:24:10來源:大公报

  瀏覽網上新聞,見到「半山尋味 枝記麵家五十年不變」這個標題,立即細心閱讀。

  枝記麵家位於我的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近,在上坡路的起點。這是一個優點,要是它在上坡路上,人們登高光顧的動力大概不會過於強烈。它是我們其中一家「食堂」,除了我校學生,培英、顯理的學生也是長期顧客。午飯時間它根本只為學生服務,儼如學校食堂,非學生顧客會自動退出座位爭奪戰。

  那個範圍當然曾經出現過其他食店,不過都是過客,始終都離去。同一個位置,換上一張又一張新臉孔。只有枝記一直守住崗位,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成長,一批畢業,另一批補上。它見證舊建築物拆卸、新建築物落成,其中大型的工程,恐怕是港鐵在附近開設出入口。這個地區屬西半山,周圍名校林立,物業價值不菲。我以為店是自置物業,不受業主加租,所以如老樹一般落地生根。讀了那段報道,才知道店是租來的。業主甚至擔心枝記老闆退休,主動減低租金,鼓勵他繼續營業。看來這位業主也是有情人,並不是把金錢利益放在第一位。

  枝記的裝潢幾十年不變,牆上仍然是綠色磁磚,桌椅可能已經換過,這些物品用不了數十年吧?不過還是舊款式。枝記的性格是守舊的,餐牌上手寫麵食名稱和價錢,而且價錢是用花碼寫的。我多少年沒有見到花碼了,不知道現在年輕一代看得懂花碼不,以前小學六年級數學課程有一課教授花碼,後來取消了。枝記像一張幾十年前拍攝的照片,時光凝滯於一個定點,就此停下。任憑周圍的人、事、物如何變遷,它就是拒絕跟隨。走進枝記,你會以為時光倒流,你會誤認它是博物館,你會懷疑可以碰見電影《花樣年華》裏的梁朝偉和張曼玉。店外人影掩映,馬路上車聲隆隆,世界在轉變,唯有它仍是老樣子。

  就讀中學時,我時常到枝記吃午飯。我最喜歡吃蠔油撈麵,因為它分量足。我的胃口大,往往要「加底」,或者「添食」,不然捱不到放學回家吃下午茶。中七畢業後,我沒有再光顧枝記。二○○六年母校慶祝校慶,辦開放日,我回去走一趟,見到枝記仍然營業,不禁對丈夫驚叫起來。在快速轉變的地方,店舖開業、結業,屢見不鮮。這家小店多年如一,這委實是神奇。由此觀之,它的確有其獨到之處,不然不可能數十年屹立不倒。

  我在門外看了一會兒,裏面的情況跟幾十年前沒有兩樣,一樣的裝潢和擺設,只是招呼客人的不再是年輕男人,他頭髮白了,不過仍然勤快,行動快捷。當時店內有穿着聖士提反校服的女孩子,那一刻我激動起來,思想回到過去,穿上校服,我就是其中一個食客,我還是中學生。驀地,我年輕起來。

  我提議進去吃麵,可是丈夫不願意,大概是不喜歡那股古舊的氣味。我沒有堅持,後來卻後悔,我不明白自己當時為何不爭取,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再去那個地方。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