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飲饌短歌/鮨鮓壽司\ 吃吃君

時間:2021-12-03 04:27:16來源:大公报

  圖:比良山莊的前菜(上)及香港寿し雲隱的星鰻(穴子)壽司。/作者供圖

  香港日餐林立,尤以壽司店為盛,既有日本名店分號,亦有不少本地品牌。雖則琳琅滿目,卻是良莠不齊。壽司是極簡的食物,第一口不對,整餐都難下嚥。因此我甚少冒險,只去相熟店舖,以解疫情期間對壽司的渴求。

  狹義「日本料理」僅指懷石、會席和割烹等和食;壽司、天婦羅等庶民出身的美食屬於獨立門類。但在中文世界裏,日本料理可泛指一切來自日本的料理門類,甚至本屬中華料理的拉麵也被認為是日料的一種。此乃題外話,今日只談壽司。

  すし(su-shi)得名於其酸味(酸し),常對應漢字「鮨」或「鮓」;漢語中,鮨原指魚醬;鮓則為一種鹽和紅麴醃漬的魚。兩者與壽司相去甚遠,但不能說毫無關聯。壽司的歷史可追溯到先民通過發酵保存魚肉的做法。

  《詩經.爾雅.釋器》中有「肉,謂之羹。魚,謂之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這些文本讓我們了解到先民的飲食習慣。隨着物質的豐富,食物保存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部分地區逐漸形成了以鹽令魚脫水,再用米飯發酵保存魚肉的做法。

  此習俗如今僅在少數地區得到保留,如貴州的侗族醃魚,用的是秋收後的稻花魚(泛指水田裏的各種淡水魚,如鯽魚、草魚等),先用鹽醃漬,後用煮熟的糯米覆蓋和填塞魚肚,同時加入白酒、酒糟和辣椒等一起發酵。醃製完成後,以油煎魚肉食用,糯米棄之。

  在日本類似做法的食物叫熟壽司或馴壽司(熟/馴れ鮨),主要流行於和歌山和滋賀一帶。發酵後的米飯棄之,魚肉則直接食用,不做二次烹飪。滋賀名店比良山莊提供的前菜中,一般都會有這道。

  與現代握壽司較為接近的是押壽司(押し壽司),早期壽司攤(屋台)賣的多是這種壽司以及後來出現的豆皮壽司(稲荷壽司)。與攤位不同,有固定店址的稱為「內店」,如著名的江戶三鮨──毛抜鮓、與兵衛壽司(與兵衛壽司)及松壽司(松ヶ鮨)。

  毛抜鮓早在元祿十五年(一七○二年,現已第十二代)便創業,但此店做的是竹葉卷押壽司(笹卷押し鮓),與現代握壽司不同。真正開啟握壽司歷史的是與兵衛壽司及松壽司。與兵衛壽司由華屋與兵衛(華屋與兵衛,一七九九至一八五八)創辦於一八二四年,是第一家使用山葵的壽司店。據說與兵衛用手捏壽司是為了加快速度來應對客流。

  此店的壽司已非常接近現在的握壽司,食材種類亦較多。但日本學者喜多村信節(一七八三至一八五六)在《嬉遊笑覽》中認為松壽司創始人堺屋松五郎(生卒年不詳)才是握壽司的發明者。

  提倡古樸民風的天保改革(一八四一至一八四三)期間,與兵衛和松五郎等壽司職人還因違反儉約令鋃鐺入獄。據說前者的罪狀是提供星鰻(穴子)壽司。可見在特殊時期,享受美食也有風險。

  在此基礎上,握壽司經過了百年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製作手法。在這個過程中亦演變出不同風格和製作流派。其中最重要的,無疑就是江戶前了。

  (壽司雜談之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