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HK人與事/香港茶餐廳\黃虹堅

時間:2021-09-14 04:27:10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動畫片《麥兜》中有不少關於茶餐廳的場景。\影片截圖

  出門在外,家人讓我買個公司三文治,便打算到快餐店買一份。家人反對:不不不!就要家附近那家茶餐廳的。

  不就是三文治嗎?在兩片麵包中夾點煎雞蛋和火腿,再塞片生菜。公司三文治就在麵包表面加兩刀一分為四,再杵四支牙籤,方便公司同事分而食之。

  後來才明白家人堅持得有理。這家茶餐廳的公司三文治果真是一絕:三層麵包烤得焦香鬆軟;第一層下是番茄片、生菜絲、煎火腿、煎午餐肉,第二層下是酸黃瓜、炸豬排和煎雞蛋。煎炸的肉滲着肉汁,不乾;煎雞蛋香軟適中,不老;番茄、生菜絲和酸黃瓜片和着沙律醬,注入了一股酸爽。咬進嘴裏,各種味道溫柔地融和成極佳的口感。用料豐富、技藝一流的層層食材,傳達出這家店對每道工序的一絲不苟。

  搬到這屋邨十幾年,眼見各家茶餐廳、粥粉麵店、連鎖快餐店、特色小吃店「一雞死一雞鳴」,許多還裝修得美輪美奐的。惟這家沒怎麼裝修的茶餐廳屹立不倒,它沒吊天花板,任各種管道在水泥屋頂縱橫穿越,再塗以黑色遮污擋垢。大堂兩邊廂座的假皮椅背已開裂掉渣,中間一排木桌椅也掉色了。店家似乎任由它們老殘下去,大有不靠顏值吃飯的自信。若說還算有點時尚,那就是兩列半圓形、亮光柔和的磨砂吊燈了。

  這家茶餐廳的氣定神閒來自它經營有道:品種多,味道足。打開菜牌,大類別的中、西式品種有二三十種,每大類下又分有多個小類別。光是三文治大類下就有十四五種花樣,飯、麵、粉的分類也多得叫人眼花繚亂。中式碟頭飯(蓋澆飯)連飯帶餸的就有二十多款,菜式很家常:西芹雞柳、涼瓜排骨、豉椒鮮魷……點個碟頭飯套餐,還常附送咖啡奶茶或是例湯。這湯常是真材實料的玉米紅蘿蔔豬骨湯、霸王花瘦肉南北杏湯。時令趕巧,還有西洋菜陳腎煲豬腱湯呢。那種真正的廣東老火湯滋味,在家裏也未必煲得出來。

  只是所有的茶餐廳都不賣粥品,原因叫人琢磨不透。

  這家茶餐廳供應早午晚三餐,下午三到六點還加個下午茶餐。其形式介乎飯店與大牌檔,價錢較飯店便宜,看去比大牌檔乾淨,菜品充滿了市井巷陌的煙火氣,故成不少香港人的日常選擇。一些「模範」(無飯)家庭,三頓多靠它解決。作為家常便飯,這兒的性價比要高於快餐店、酒樓和飯店。

  其食客來源廣泛,午飯更是八面來客。除了街坊,也有在附近上班的白領、中學生、貨車司機、快遞小哥、街市阿姐和做搬運的阿哥阿叔。進來一坐下,餐廳服務員把一杯免費茶水往桌上帶響聲地一頓,即掏出小本和筆:「吃什麼?」他們臉上寫滿了辛勞,勤快的筆頭下單時寫下的「立甲反」(臘鴨飯)、「O水」(檸檬水)、「OT」(檸茶),更展現出茶餐廳獨樹一幟的文字風格。牛記笠記(牛仔褲和T恤)者來此固似賓至如歸,西裝革履者也從無不適。同坐一桌,各自埋單。生人之間高興就扯兩句;不想說話也可沉默到底。

  有了這些食客基本盤、出品的口碑與隨意的氛圍,這家茶餐廳便長做長有了。

  香港茶餐廳之風颳到內地,招牌也掛到了大小城鎮。為強調貨真價實,有的還特意打出香港地名:九龍茶餐廳、旺角茶餐廳、新界茶餐廳……赫然就叫「香港茶餐廳」的,也見過好幾家。足見香港茶餐廳的味道,在內地坊間是一段佳話。

  我不時到內地一家茶餐廳小坐,其裝修追求歷史感而造新如舊,坐着也舒服。其品種比香港的少,出品也不夠正宗。香港茶餐廳的咖喱牛肉麵,牛肉片都切得很有觀感,一片片的看着清楚分明,吃着彈牙實在。這家的牛肉卻切成了肉丁,還來不及體會味道,肉早已難見蹤影。但這家茶餐廳也發展出香港沒有的一些品種,增加了一些西式新點,看上去精緻可愛。其門面正處交通旺區,吸引了過往旅人,還吸引了來嘆情調來拍拖的小哥哥小姐姐,看去也是客似雲來,生意當是不錯。茶餐廳的生存之道,應是出品至上,合乎當地消費習慣。「白貓黑貓,逮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智慧永不過時;「南橘北枳」也有恆常道理。

  香港茶餐廳的味道,就是香港的味道,大眾化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說及香港「吃」的文化,「茶餐廳」應是繞不過去的一道鮮明風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