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英倫漫話/疫下消費觀\江 恆

時間:2020-10-29 04:24:07來源:大公報

  圖:疫情初期,不少地方出現搶購潮\資料圖片

  「搶購潮又來了!」最近,隨着英國第二波疫情來襲,微信朋友圈的英國群組開始刷屏,熱烈程度不亞於今年三月疫情初次爆發時的情景,字裏行間充滿不解和無奈,明明已經有過一次可笑的搶購經歷了,難道還不長記性嗎?

  人是最健忘的,特別是當危險來臨,人會自然而然地變得緊張,最終理智讓位於情感,不自覺地便被捲入到大眾的洪流之中。三月時倫敦的搶購潮,我仍記憶猶新,那時即將封城的消息不脛而走,市面上氣氛凝重,焦慮不安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就好像一場大戰就要來臨,每家每戶都屏息以待。

  搶購大戰隨即打響,起初我並沒在意,認為家裏人口不多,東西尚且夠用,不想湊熱鬧,直到有一天,華人鄰居急匆匆跑來提醒我:「超市裏的很多東西都賣光了,你看看家裏缺什麼,趕快去買。」這時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等我趕到超市,見到一排排空空如也的貨架,才明白搶購有多麼地慘烈。由於米麵、罐頭和消毒品等早已全線斷貨,慌亂之中,我跟着大隊搶到了一些所剩不多的意粉、糖和鹽,還有幾盒塑膠手套、幾根蠟燭和一盞應急燈。事實上,除了那些吃的,其他的東西之後都被束之高閣。

  我的鄰居是最早加入搶購大軍的,她們三口之家,總共買了五袋十公斤的大米、四桶十公升的食油,六大包每包四十卷的廁紙,以及無數瓶的醬醋調料,又專門訂購了一台冷藏櫃,用來存放海鮮、凍肉和快速食品等等。用她的話說,每次買完之後,都覺得不夠,就再去搶購,一來二去就把一個房間變成了倉庫。

  事後和她談起搶購的心得,她承認,搶購有些衝動,比如買了太多糧食,恐怕要一直吃到明年,但搶廁紙是沒錯的,因為它們又放不壞,遲早會用完。我把她的話講給幾位朋友聽,立刻引來激烈的討論,尤其是在搶廁紙問題上,大家的看法都驚人地一致:「搶購吃的還能理解,搶購廁紙就非常地可笑,買那麼多毫無必要,這絕對是一個千古之謎!」

  我覺得千古之謎倒談不上,但搶購廁紙無疑是疫情之下一個全球性的獨特消費現象,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發生過這類瘋狂的搶購潮,英國和香港甚至上演了劫匪不搶錢而打劫廁紙的荒誕一幕。如果從消費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應該是一個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

  我認為不外乎有以下幾個方面:恐慌心理,比如傳聞廁紙主要生產國可能停產,將造成廁紙的嚴重短缺,囤積廁紙才有安全感。錯失恐懼症(FOMO),通常幾大包廁紙從貨架上消失所產生的空蕩感效應,遠比幾十罐早餐豆或消毒液不見了更顯眼,空空的貨架加劇了錯失恐慌和搶購欲望。實用考慮,疫情意味着在家中的時間將大幅增加,廁紙用量也隨之增長,作為消耗品的廁紙能長期存放不會壞。追求舒適欲,潔白柔軟的廁紙是現代社會生活品質的體現,不能因廁紙斷貨而降低生活品質。羊群效應,新聞報道和社交媒體的宣傳放大了事實,助長了人們盲目效仿和恐慌購買(panic buying)。

  平心而論,搶購廁紙只是冰山一角,疫情之下的消費觀總是離經叛道,人們常常會做出一些顛覆性的購物舉動。比如,英國疫情爆發期間,有幾款售價四十五英鎊的「世界末日」救生包在eBay上熱賣,其中一個套裝包括安全套、體溫計、洗手液、廁紙、口罩和烘豆罐頭,我猜想購買者在入手救生包之後,會不會從這些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東西中,得到一種科幻片裏「末日生存」的體驗感。再比如,今年夏季日本山形縣一家企業曾推出「冰鎮口罩」,這並非是什麼高科技產品,而是將普通口罩放入有冷藏功能的自動販賣機出售,但相信僅僅「一時的涼爽」,已足以讓消費者感到極大的心理滿足。

  根據英國權威民調機構的數據,疫情期間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了顯著變化,例如:網上購物的數量激增,遠程會議軟件的下載量暴漲,健身用品熱銷,影視和音樂產品大賣等等。一位網購公司經理形容,他們的業務量差不多和聖誕節時一樣忙,「東西簡直賣瘋了」。

  英國廣播公司(BBC)一項調查和分析則顯示,全英疫下最暢銷的產品包括:自行車和健身器材,比平時的銷量上升了百分之十五,人們不希望搭乘公共交通以減少感染的風險,同時為彌補健身房不能對外開放,改為自行在家鍛煉。室內外遊樂工具,比如桌球枱、蹦床等,一家公司去年全年僅賣掉十五張乒乓球桌,但今年一個星期就賣掉一百二十四張。園藝用品,英國最大的一家種子公司的鮮花和蔬菜種子在高峰期全線脫銷,並被迫停止接聽顧客的電話。

  還有各類讀物,比如小說、暢銷書和Kindle電子書等,其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小說《鼠疫》銷量是去年的一倍半。電器產品,尤其是用來儲藏食物的雪櫃和冷藏櫃,還有筆記本電腦、打印機、電視機、遊戲機等,當中家用電器銷量增加至少三成。

  至於英國華人群體,除了像我的華人鄰居那樣發揚「深挖洞,廣積糧」的傳統,還雨後春筍般成立了很多微信互助群,彼此轉讓或交換閒置的二手貨,一來可以減少外出購物的風險,二來可以廢物利用,得以節儉持家,可謂兩全其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