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人生在線/疫下居美小記/江 揚

時間:2020-09-08 04:24:06來源:大公報

  圖:民居花叢裏手寫的「Black Lives Matter」牌子/歐偉建攝

  每天,唯一外出的機會就是晚飯後的散步。我戴上口罩和墨鏡,走在散布座座房屋的山坡上。每棟宅院,都是超個性的混搭,你很難找到一所完全相同的房子。殖民地風格、牧場式風格、西班牙風格……相互之間有融合,又有影響,在充分尊重原生地表肌理和環境的基礎上,還能體現出拉荷亞的文化積澱與建築內涵,風格醒目又不過分誇張。裝點在門口的樹木棵棵奇形怪狀,許多都叫不上名字。它們安靜地吐故納新,在自然界的外力下隨意生長。暮色中偶爾吹過的風,不過涼也不過暖,剛剛好,似乎還夾雜着花香,樹香,它們都會在遠遠的空氣裏用香味勾勒出自己的樣子。我喜愛這種感覺,甚至喜愛樹兒們花兒們鋪出的小路。偶爾遇見三三兩兩散步和遛狗的人群,他們都沒有戴口罩,說說笑笑地在晚霞中走着,好像疫情跟他們相距遙遠。

  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受控,確診人數持續攀升。自從五月二十五日明尼蘇達州發生白人警察暴力執法造成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死亡後,反種族歧視和抗議警察暴力的示威活動在美國各地蔓延。遊行隊伍經過的一些商舖,儘管有些已經在窗口釘上木板,寫上支持抗議的字句仍然未能幸免,被人撬開搶劫一空。對於治安過分恐懼的心理,驅使部分華裔紛紛購置槍支彈藥自保。朋友相約一起去打靶,彷彿是我居家隔離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我提議找個空曠的地方,別去悶熱、幽閉恐怖的室內練槍。

  通往墨西哥邊境的杜爾祖拉,塵土飛揚雜草叢生。去靶場的路越走越顛簸,幾乎是在陡峭的泥土和岩石路面上開車行駛。許多起伏的小山丘下,是一個接着一個亂糟糟模樣的牧場和陳舊的馬廄。超過六十年歷史的南灣槍支俱樂部野外射擊場,就在這個鵪鶉、山貓、土狼和鹿棲息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裏。六個靶場分布在不同的山坳裏,主要射程分別為二十五、五十、一百、二百、三百和八百米的範圍。

  靶場開闊,一個個射擊台排列成行。這是個會員制的槍支俱樂部,沒有租槍服務。朋友明自帶槍支,彈藥也裝了好幾盒。幾年沒有摸槍的我,第一次使用五種不同的槍,躍躍欲試中夾雜着一點點緊張。戴上墨鏡和耳罩,站在一個射擊台前。先從最小的槍開始,拿起了外號「掌心雷」的微型手槍。這槍是007系列電影中佔士邦的代名詞,曾經獲得不少女性的青睞,成為藏在精緻坤包裏的防身利器。巴掌那麼大的槍,設計精緻輕巧。我右手舉起槍,左手再托住右手,幫助槍支減輕晃動。然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呼吸,屏氣凝神,三點一成線再擊發,儘管槍管短了些,發發子彈都沒有脫靶。

  澄明的天空,不含一絲雜質,視野越來越清晰。我再換一把有着兩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經歷的勃朗寧,傳說它對美國人來說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大概就是讓你的內心充滿無限的遐想與感慨。擊發的那一刻,右手有着明顯的扳機感,後坐力卻比其他的槍小很多。另外一支與它差不多長短的左輪手槍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子彈出膛期間不用自動拋殼,轉一轉就可以開始下一槍的操作,換彈匣也得心應手。聽說美國警察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佩戴左輪手槍,因為作為近距離武器,左輪手槍一旦瞎火,只需再扣一次扳機,馬上補一槍,換了自動手槍,遇到突發情況,要退彈就來不及了。

  射擊一輪,彈殼散滿一地。我很珍惜,一發一發地瞄,一發一發地打,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戰士,只有彈無虛發,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這時,明指着射擊台上他的那支狙擊步槍讓我打。槍很重,重得我根本端不起來。只能坐上射擊櫈,裝彈、上膛,探身上前,將臉放在槍托的托腮架上,上上下下地調整好間距,再從瞄準鏡「瞄」出去。目標在鏡片上的線條與刻度裏顯得格外清晰與明亮。我扣動扳機,「砰」的一聲,幾乎在彈殼飛出的同時,火光迸發,遠處三百米的鋼板靶子傳來子彈命中的「噹噹」聲,通過瞄準鏡我能看到自己打的子彈全部穿過鋼靶留下的圓孔。射出子彈後的槍口冒出絲絲縷縷硝煙,甚至狙擊步槍帶來的後坐力……我想都足以點燃每個體驗者的熱血和激情。

  旁邊射擊位置上是梅的兒子,個頭高大的他遞給我一把霰彈槍,熟練地幫我裝上彈匣。那子彈看上去又粗又大,好像威力不小。同時他提醒我說注意槍的後坐力很大。我右手握住槍柄,讓槍托緊緊壓着肩關節內側。瞄準時卻不見缺口,只見準星,一下子我就蒙了:怎樣瞄準呢?他笑着說霰彈槍沒有缺口,你的槍指向哪裏就打到哪裏,特別適合近距離和突發事件。前不久,洛杉磯的一個華人屋主遇上盜賊持雙刀闖入劫車,男主人就是用霰彈槍上膛嚇退了劫匪。

  在美國,擁有武器是憲法規定和文化的一部分。買槍就跟買菜一樣,從沃爾瑪連鎖超市、到街邊的體育用品商店、再到私人槍支店,都有槍支出售。十八歲成人就可以合法買到槍支和彈藥。在疫情蔓延的拉荷亞,從前外出開着車庫門都安全的社區,如今盜賊入屋行竊的事情屢屢發生。華裔為了防身護家,自發建立起安保群。遇上一家有事,大家合力幫忙。

  人,從來就不是孤立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在茫茫大海裏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大陸裏的一片,或者滄海裏的一汪。每個人都離不開群體,都與他人存在着某種聯繫。此時此刻,讓我倍感守望相助的偉大。

  那一刻,我沒有了恐懼。這樣的被釋放,在美國的日子裏我不知有多少次。總之,被釋放的那一剎那,我是從內心深處觸摸到感動的淚滴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