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化什錦/利園山道話滄桑/裘 琪

時間:2019-12-05 04:24:08來源:大公報

  圖:昔日的利舞台戲院,可說是利園山的地標/作者攝

  位於港島銅鑼灣商業區的利園山道,上世紀初曾是一座山丘,名為利園山。昔日香港八景,有一景名為「鵝澗榕蔭」,指的就是灣仔鵝頸橋和當年利園山上那棵有名的大榕樹。

  老街坊或許記得,利園山道並非是憑空想出來的街名,因為昔日那裏確曾有過一座山,也真的有過一個利園,但那已是好幾十年前的往事了。

  在香港開埠初期,渣甸洋行就在今日自鵝頸橋至銅鑼灣一帶投得了大批地皮。當年這一帶全是他們的勢力範圍,稱為「東角」,俗稱「下環」,以區別於當時最早開發的地區中環、上環、西環,而合稱為「四環」。

  那裏本來有一座土山,由於周圍風景秀麗,依山傍水,渣甸洋行於是築起了許多職員宿舍,這座山亦稱為「渣甸山」。其實,早在渣甸洋行未遷來以前,這一帶原本是直伸入海的山崗,古名飛鵝嶺,附近的摩理臣山(位置在今日的摩理臣山道,摩理臣是昔日在這裏辦學校和傳教的神父),就是飛鵝嶺的支脈。大抵是因為這裏的地形似鵝,所以附近許多地方都以鵝為名。未曾開闢以前的渣甸山,就像一個鵝頭,故名鵝頭崗。今日沿着堅拿道出海的暗渠,以前是流水淙淙、景致迷人的鵝頸涌。此外,還有一座鵝尾峰,其位置在早年峽道防癆醫院一帶。

  渣甸山後來賣給了一位富翁,那時候,正是遊樂場新興事業的年代。當時,西環先有了「太白樓」,北角有了「名園」,跑馬地也有了「愉園」。利姓富商購得渣甸山後,也在山上開設了後來居上、規模最大的遊樂場,命名為「利園」。可是,利園遊樂場開了幾年就停業了,而那座山卻仍被人叫作「利園山」。

  利園歇業後,原有的房屋設備始終保持着,一部分改成學校,山上的袖海堂、草亭茅舍和那棵著名的大榕樹,仍吸引了不少遊人。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這裏亦曾是多家影片公司青睞的外景場地。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利園山由於要改建為商業和住宅樓宇,這才移山倒樹,滄海桑田,化丘壑為康衢,成了今日的光景。據說,當年點綴園景的一座巨型觀音塑像,在一夜之間成了「無頭觀音」,曾使本港的報紙熱鬧了好些天。

  還值得一說的,是昔日利園山的地標─利舞台戲院。一九二○年代,利氏家族購入利園山地皮,當時香港的粵劇表演場地主要在西環一帶,利家為方便欣賞粵劇,便把利園山部分土地建成利舞台,利舞台戲院在一九二五年落成,並由當年的「電影皇后」胡蝶剪綵揭幕。首場粵劇,由馬師曾、陳非儂領銜的「大羅天」劇團演出,觀眾聞風而至,哄動利園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