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話煙雨\儒道春秋談\白頭翁

時間:2019-05-17 03:22:23來源:大公報

  老子的思想太神妙了。別的不說,光是一句「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就足以讓我們琢磨一輩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聖人抱一而為天下式」是他的理論基礎。在他看來: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如若「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其結果就只能是:「死矣」。所以「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此也正是老子能長壽一百六十歲的奧妙之一。

  所以我說,孔孟拿得起,老莊放得下;孔孟立得穩,老莊行得遠;孔孟高放,老莊豁達;孔孟如日,老莊如月。拿得起的悲壯,放得下的悲涼;拿得起的循禮,放得下的飄逸。

  老子與孔子所處的時代,西周衰微久已,東周亦如強弩之末。有周一朝,由文、武二王奠基,成、康二王繁盛,是周王朝的黃金時期,歷史上習慣稱盛世。昭、穆二王以後,國勢漸衰。後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周王朝猶如魯迅先生筆下的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春秋時代王室衰微,諸侯兼併,夷狄交侵,社會動盪不已,老子的哀民之怮,孔子的仁者愛人,都是對這個時代的悼輓與反撥。

  春秋是諸子百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肥田沃土。我認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清談也可興國興邦興旺民族。諸子百家就是實例。在春秋時代,實幹無義,實幹無興,實幹可能廢國喪邦。所以我們談的諸子百家,大都是在清談中悟國。春秋那個時代,清談出思想,清談出理論,清談出哲學,清談出宗教。談孔子得仁,談老子得智,談孟子得義,談莊子得慧,談墨子得力行,談韓非子得直面。

  一百多年前,德國海德堡有位年輕人叫雅斯貝爾斯,不知為什麼這位德國青年放着好端端的醫生不幹,轉而攻讀哲學,就像幾乎和他同時代的中國青年魯迅一樣,讀得好好的醫學,突然改行行文,據說是因為在日本留學期間看到一部電影,電影中有日本兵在日俄戰爭中屠殺中國人,很多中國人在四周圍觀,麻木不仁,沒有絲毫同情心,於是魯迅勃然憤起,棄醫就文,成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那位雅斯貝爾斯的德國人改行以後也了不得,在哲學界得到了認可。他出版的《歷史的起源和目標》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軸心時代」,它將影響人類文明。雅斯貝爾斯把走向公元前八百年至今之前二百年定義為「軸心時代」,就是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出現了一批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文學家,古希臘湧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等。群星燦爛,星光閃躍。中國、印度、中東、古希臘之間相隔萬水千山,但他們在「軸心時代」的文化卻有許多是相通甚至相同的,真值得我們去研究,去探索,跟着雅斯貝爾斯的道路走也是一種探索,十分有益的探索,中國缺少像《歷史的起源和目標》這類的「大典」,這也正是雅斯貝爾斯的偉大。

  具體到中國,孔孟、老莊、諸子百家的成就與春秋時代的自由、開放、包容、豐富的思想氛圍分不開,也與他們之間平等包容的切磋、砥礪分不開。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孔子之後的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頤、朱熹……一浪接一浪,一代傳一代,將儒學思想發揚光大。老子信奉無為、不言、不始、不有、不恃、不居、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直若屈、大辯若訥,探索大道精神,天道規律。老子之後,韓非子、淮南子都進一步闡釋他的思想體系。老子、孔子都相繼卒於春秋之末,偉人長逝,而精神學問長存,讓我們為有這樣的先人而驕傲吧!

(五,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