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江憶記\石油氣引擎扭轉乾坤\過來人

時間:2019-05-01 03:17:54來源:大公報

  圖:五座位「日產」的士仍有少量在本港行駛\作者供圖

  上周本欄提及在石油危機下,本港的士業界要轉用較慳油四座位小型的士車種之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本港的士車種都可以說由五座位主導,例如在七十年代雄霸本港的士市場的「日產」(NISSAN)的士,就清一色是五座位設計,但基於當時的科技水平有限,所以全部車款都採用手動波箱設計,而為了節省空間讓前排座位可以乘載兩名乘客,因此波棍都設在軚盤上,筆者當年亦曾經駕駛過這種的士,由於經常要踩踏離合器去轉波的關係,加上全部都採用手動車窗的關係,所以體力支出很大,即使一更車工作八小時,收工時已經疲憊不堪,更何況還要洗車才可以交更。

  在「日產」車款主宰的士市場的十多年間,專門為的士設計的車款亦經過多次改動,而業界為了作出區分,都給這些不同型號的士改上別號,例如「大白鯊」、「火水罐」、「四眼仔」、「大籮柚」、「番梘盒」等。雖然空調設備在今天已經成為汽車的必備條件,但在七八十年代,這項設備卻並非必然。早期的「日產」的士都是來港之後才額外加添空調機,由於並非原廠配備的關係,所以經常都會因引擎負荷太大而出現水滾拋錨,經代理商多番向廠方交涉之後,後期來港之「日產」的士才配上原廠冷氣,但車主要額外付款才能擁有。

  所謂變幻才是永恆,在九十年代,當時的港英政府基於環保呼聲高漲,於是在回歸前推行石油氣的士計劃,將市面上一萬八千多輛柴油引擎的士逐步更換為以石油氣引擎驅動,而「日產」萬萬也想不到,這次引擎革命竟然會成為它們的「絕命索」。原因是日本另一家汽車巨擘「豐田」(TOYOTA)看準這個時機,及時將一批改用石油氣引擎,命名為「金豐」(COMFORT)之的士推來香港市場,由於設計和操控都比「日產」優勝,加上維修簡單,零件充足和價格便宜,漸漸被業界接受,而「日產」面對這個局面,不但沒有急起直追,反而在二○○五年正式將五座位設計的士停產,拱手將的士市場讓與對手「豐田」,而「日產」稱霸香港市場的局面亦正式結束。

  不過,瘦田冇人耕,耕開有人爭。在「日產」的士停產之後,「豐田」也不能做到雄霸一方,因為除了「日產」推出另一車款車廂空間較大、可以乘載輪椅的NV200希望重奪市場之外,來自歐洲的「福特」(FORD)也推出TRANSIT CONNECT車款去爭一杯羹,甚至有業界於二○一三年引入二十輛內地生產的「比亞迪」(BYD)e6電動的士在港行駛,當時轟動一時,以為這項試驗會改本港的士業生態,可惜業界願望良好,但港府支持不足,這批電動的士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基於充電配套未能配合業界所需,終在一年後全部退出市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