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江憶記\「白牌車」\的由來\過來人

時間:2019-04-03 03:18:06來源:大公報

  圖:以往本港的汽車類別以車牌顏色區分\作者供圖

  近日,「白牌車」這個名詞經常在媒體出現,但你又可否知道為什麼將非法載客取酬的私家車稱為「白牌車」?

  如果要明白個中原因,就得從香港的交通歷史說起。話說英國人到香港實行管治之後,就將所有英國模式搬到香港來,當中自然包括運輸系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香港的汽車非常罕有,路面行走的,大都是馬車、牛車和人力車(又稱黃包車)。由於這些交通工具速度緩慢,加上數量不多,所以當時負責交通管理的警察部只會向有關人士發出一個簡單的編號,以茲識別。

  據歷史檔案記載,在一九○八年之前,香港路面並沒有汽車行走,所以當時的道路被稱為馬路,而這個叫法一直沿用至今。到了一九○八年,當時一位非常富有的牙醫由於住在港島般咸道,但每天都要到銅鑼灣的診所應診,覺得十分不便,於是想方設法從外國購入了一輛汽車代步,從此開啟了香港汽車的歷史,至於這位牙醫當時使用的是什麼牌子和型號的汽車,已經無從考究了。

  兩年後的一九一○年,時任港督盧押亦從老家英國運來了一輛汽車,成了香港開埠以來第一位擁有自己座駕的官員。自此之後,香港路面的汽車數量逐年增加。不過,由於當年的馬路上沒有什麼規則管制,所以當汽車在路面出現時,往往要與行人和馬車、人力車爭路,而駕駛汽車的司機為了避免發生意外,要不停響號示意其他道路使用者迴避,但響號時發出的「砵砵」聲卻引來坐慣馬車的紳士們不滿,認為這些噪音影響他們的生活,於是在一九一三年向港英政府提出禁止一切汽車在路面行駛的要求。當然,這項純粹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要求最終不獲政府接納,卻衍生了一個流行術語──砵砵車,至今仍然流行。

  基於香港汽車數量與年俱增,總部設在英國的汽車會(AA會)於一九一八年在港設立分部,取名香港汽車會,為當時的車主提供一切與汽車有關的服務,包括從外國將汽車運來香港和入口手續、拖車、維修等,由於有人代勞,買車的人就越來越多。在一九一八年,路面行駛的汽車已經超過二百輛。

  隨着汽車普及,各類型的汽車亦應運而生,當中自然少不了貨車和巴士。為了方便管理,警察部參考英國的做法,將所有汽車展示的車牌編號以顏色區分,當中白底黑字代表私家車,黑底白字代表貨車,而巴士等載客交通工具則統一採用紅底白字,為了方便稱呼,人們便將這三類汽車簡稱為「白牌」、「黑牌」和「紅牌」,即使到了七十年代運輸部門為了加強行車安全,硬性規定所有汽車的車牌必須採用指定的反光物料製造,從此所有車牌都統一為車頭白底黑字和車尾黃底黑字,「白牌車」這個稱呼自然成為不能載客取酬私家車的代名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