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屬於那種看劇只為逃離現實的人,不想要下班後躺在床上刷劇,還在電視裏找現實的回音。最近回過點神,想着看看地球上的事,開刷三年前就首播的《Mr. Robot》。
《Mr. Robot》講的是極度社恐外加精神分裂的程序員如何與邪惡大財團鬥爭的故事,表達手法與《搏擊俱樂部》相似。劇中既沒美女也沒帥哥,除了一個藍眼睛的瑞典自戀男還算樣貌端正,剩下的男女都骨骼清奇。從未演過大角色的男主雷米.馬利克,眼大如變色龍,看似史前生物又像未來合成人,把自閉程序員的神經質和孤獨感演得出神入化。
最重要的是,劇情張力爆棚,高潮迭起,幾乎每集都沒槽點。第三季裏的超長鏡拍攝手法比好多電影都做得用心,背景音樂也讓人驚喜不斷,根本是一部表面低調,內心張狂的劇,和主角Elliot的性格如出一轍。
整個劇本的核心精神就是美國反主流、反精英文化,簡稱「counterculture」,「西方浪漫主義」、「垮掉的一代」,「嬉皮士文化」都是counterculture的典範。到了數字時代,就變成了「黑客文化」。而《Mr. Robot》算是能精準深度刻畫「黑客文化」的作品,不少黑客都在論壇上說,看此劇有共鳴。
誰不知道全球多數財富握在少數人手裏?所謂的do no evil很有可能就是evil本體。大財團大企業控制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劇中Elliot打倒讓人恨到牙癢癢的大財團E Corp,之後發現原來餓死的駱駝比馬大,打垮它真的就能救無產階級於水火之中麼?雖然E Corp損失了幾十億但仍舊堅挺,只是那些靠E Corp生活的員工,拿着E Corp信用卡的老百姓反倒成了這場革命的犧牲者。
隨着第三季的結束,《Mr. Robot》讓所有反精英文化的人也跟着Elliot一起重新思考,底層反撲的最好鬥爭策略到底應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