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期九天的「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遼寧行」日前在大連圓滿收官,學子收穫滿滿。\大公報特約記者陳鴻博攝
「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遼寧行」日前在大連收官。秉承范長江前輩「記者永遠在路上」的精神,為期九天的行程中,香港傳媒學子共同走過瀋陽、大連、錦州、朝陽四座城市,在遼寧大地上領略深厚歷史文化,觸摸「共和國長子」的振興脈搏,用筆觸與鏡頭記錄了一個個動人瞬間。
「此次遼寧行不僅增長學識、開拓眼界,更學習到新聞專業採寫,感悟到新聞要問、要到現場看,才能挖得深。」香港學子們紛紛表示,此次參訪充分感受到遼寧全面振興的決勝之心,未來要做好溝通香港與遼寧的使者,執筆為史、弘揚遼寧文化瑰寶和振興精神。\大公報記者 宋偉大連報道
從「東方之珠」香港出發,學子們一路向北逾2000公里,先後到訪「瀋水之陽 我心嚮往」的瀋陽、「山海福地 錦繡之州」的錦州、「朝陽花開 一綻驚鴻」的朝陽,最終抵達「遇見大連 心動無限」的大連。
感受歷史厚重與現代工業震撼
來自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等高校的香港學子,與遼寧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渤海大學和朝陽師範學院的遼寧學子,連日來共同深入遼寧振興最前沿,從製造轉型、文旅融合、科技創新、紅色文化等多角度採寫了一批精彩的遼寧故事。
「此次遼寧行,讓我感受到『厚重』與『鮮活』的共生。這裏有瀋陽故宮的紅牆黃瓦,沉澱着數百年的故事;也有華晨寶馬的智能生產線,跳動着現代工業的脈搏;有『九.一八』博物館、『旅順口記憶』展館裏不容忘卻的歷史,也有老北市胡同裏熱氣騰騰的生活。就像我們看到的,它帶着歷史的重量,卻從未停下向前的腳步;每一個角落,無一不藏着遼寧最生動的模樣。」就讀於暨南大學的港生林楹瑩期待,下次能夠與香港同學們再赴遼寧。
來自香港嶺南大學的周程晨說,豐富多彩的遼寧行活動,彷彿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深度閱讀。「這段旅程不僅是行走,更是成長。遼寧的山水、人文與熱情已刻入記憶。這份經歷也會成為我們理解內地的鮮活註腳,更會化作聯結兩地的溫暖紐帶。」
結業儀式上,《大公報》副總編輯鄭旭榮祝賀同學們圓滿完成採訪任務、順利結業,並向遼寧的主辦、承辦及各採訪點的熱情接待表達衷心感謝。一路走來,見證香港學子認真採訪、積極寫稿,他對學子們勤於思考、善於觀察、敏於發問表示了高度讚揚。
冀做兩地交流的推動者
「遼寧是飽含長子情懷的工業大省、創新底蘊深厚的科教大省、開放包容並蓄的沿海大省、獨具特色魅力的文旅大省。通過遼寧行活動,大家對此有了更加生動、具體和鮮活的認識。」鄭旭榮表示,從新松機器人到華晨寶馬自動化工廠,大家感受到新質生產力在遼寧煥發出蓬勃生機。「採訪過程中,香港學子們在每名受訪者身上,都能感受到開放、包容並蓄且堅韌不拔、迎難而上的拚搏精神。」他也勉勵香港學子,未來成為遼港兩地傳媒、經貿交流的推動者和參與者。
此次活動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青年工作部、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特別支持,瀋陽市委宣傳部、大連市委宣傳部、錦州市委宣傳部、朝陽市委宣傳部承辦。結業儀式上,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婁冰、鄭旭榮與遼寧省委宣傳部外宣綜合聯絡處處長趙爽、大連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畢冀亮共同為學生頒發結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