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傳媒學子們走進華晨寶馬鐵西工廠,近距離感受現代汽車工業的智能魅力。/大公報實習記者邱子斌攝
一排排機械臂順滑移動,操作塗膠、進行焊接、抓取圖像記錄數據;無人搬運車往返工位和倉庫之間,將各零件送到所需位置……學子們走進華晨寶馬鐵西工廠,近距離感受現代汽車工業的智能魅力與人文溫度。
華晨寶馬鐵西工廠在2017年成為內地首批獲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汽車生產製造廠,八年來累積接待旅客近13萬人次。今年5月份,華晨寶馬里達工廠和大東工廠也對外開放參觀。
人焊接車身 智能檢測縫隙
全球每生產三輛寶馬(BMW)車型,就有一輛來自瀋陽。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有四大車間,分別為沖壓車間、車身車間、塗裝車間和總裝車間。其中,車身車間被譽為是「由機器人『統治』的未來世界」。據介紹,千餘台機器人協同作業,多達16種連接技術應用於車身焊接,並通過自動化激光檢測,對車身上的縫隙和斷差進行高精度監測,從源頭保障產品質量。
「『以人為本』是我們始終堅持的企業文化。」講解員介紹道,車間內大量危險、重複性高的工作已由機器人替代,既提升了生產效率,也保障了工人安全。
總裝車間是員工人數最多的一個車間,「人的舒適度」更被設計融入每一個環節當中。講解員表示,車間的操作工位大多採用了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先進設備,讓員工能以舒適的姿勢進行裝配工作。其中,總裝線採用全自動設計,操作工可專注安裝工作,不用隨車輛一起移動。特別設計的可旋轉C形鉗工具,讓員工毋須彎腰或頻繁移動即可完成操作。
講解員進一步分享表示,內飾區的工作量大,包括安裝座椅、儀表板、玻璃等,公司特意安裝了木地板,最大程度減少長期站立帶來的傷害。此外,公司還提供不同崗位的培訓,減少員工對長期待在同一工位的枯燥感。
華晨寶馬現有員工超過2萬人。自2010年以來,華晨寶馬瀋陽生產基地投資總額超過1160億元人民幣,是寶馬集團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大公報實習記者 孫鶴、房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