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港PMI升至49.2 創半年高

時間:2025-08-06 05:01:45來源:大公报

  圖:美國發動關稅戰,香港的出口表現難免會受壓。

  【大公報訊】面對關稅影響及地緣政局不穩,標普全球7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2,按月升1.4個百分點,創6個月新高,但亦是連續6個月處於收縮區。商會人士坦言,美國對全球發動關稅戰,令市場出現混亂,也削弱需求,料未來一、兩年仍挑戰不斷。另有商會人士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能提出更多措施,協助港商拓展美國以外的市場,也要設法「搞旺香港消費」。

  港商冀施政報告加碼撐中小企

  香港鞋業商會會長林廣德向《大公報》表示,美國關稅戰嚴重打亂環球市況,因而影響香港營商環境,估計到要2028年才能回復正常,目前港商只好穩守業務,爭取捱過當前難關。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會長黎卓斌指出,今年上半年香港進出口分別錄得12.6%及12.5%增長,因為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向全球加關稅,使企業提早採購,以減低成本上漲的風險。另外過去多月一些大型企業、建造業,甚至連鎖企業相繼倒閉,人力市場供應突然上升,令一些工種的薪酬受壓,亦使市民消費意欲降低。相信需要一段時間作調整期,待市場將負面情緒消化後才慢慢回升。

  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黃達勝表示,美國關稅政策破壞力驚人,嚴重削弱各國購買力,因為大家都不知道特朗普何時再出招打壓各國,故企業只好盡量保本,減少承接高風險訂單。他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能提出支援中小企的措施,減輕出口壓力,並致力「搞旺香港消費」。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表示,香港企業在踏入下半年之際表現低迷,需求仍然偏弱,而即使整體新訂單的跌幅已收窄至適度,但來自海外和內地的銷售大減,產能壓力紓緩,降低了企業增聘人手的積極性,整體就業三個月以來首次下降。同時,企業看淡未來一年前景,但整體悲觀情緒比6月淡化。

  PMI報告顯示,雖然來自海外和內地的訂單量依然大幅減少,但隨着產出量和新增訂單的跌勢放緩,因此惡化速度減慢,但企業對未來一年業務前景維持強烈悲觀,而市道低迷也造成就業轉弱。生產需求下降,7月的採購規模縮小,而且跌幅明顯。經營活動緊縮,也令採購庫存連續兩月增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