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穩定幣類型一覽。
隨着香港《穩定幣條例》即將生效及發牌,首批穩定幣有望面世,跨境支付將成為其中一個應用場景。有港商表示,期望穩定幣能夠用於跨境貿易收付,並能夠降低成本。他表示,穩定幣屬於新的金融工具,港商普遍並不了解,希望特區政府及發行商可加強宣傳,尤其是交易的安全性與保障等,業界對穩定幣有信心,自然願意使用。/大公報記者 麥晉瑋 李永青
金管局日前預告本周將公布牌照申請細則,並將於《穩定幣條例》生效後接受申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早前表示,希望穩定幣着重處理在實體經濟中的難點和痛點,例如跨境支付。在本幣風險較高的地區或國家,若能將穩定幣用作跨境支付工具,可以提高資金流轉效率及節省交易成本。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許多港商都希望穩定幣能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惟現時尚未了解具體情況,冀將來正式發牌後,特區政府及相關機構能加強宣傳,令港商了解如何透過穩定幣節省開支。他說,現時大多數港商對穩定幣所知有限,若將來能提供風險可控及成本較低的服務,料多數港商都樂於試用。
林宣武表示,若穩定幣能成功降低跨境貿易成本,且交易速度較快,料初期會吸引港商作小額嘗試,亦期望推出穩定幣後,銀行亦因應競爭加劇,可以降低相關收費。另有商會人士指出,要增加香港發展穩定幣的勝算,監管部門必須做好監管工作,必須要求穩定幣發行人具充分的能力,例如儲備資產管理及資產的安全保障系統、有效的價格穩定機制、全面可行的贖回政策,還有科技安全、風險管控和反洗錢等方面的能力等,讓用戶感到安心,才可吸引更多公司使用。同時,他建議,當局應鼓勵大公司率先使用穩定幣,以增加其他企業的信心。
SWIFT結算需數天 手續費貴十倍
天風國際證券集團行政總裁鄒傳預計,穩定幣將有多種應用場景。例如在一般支付方面,只要使用數字錢包,就可以進行個人對個人的轉賬,毋須再經轉數快等銀行系統進行。對企業而言則更加重要,因為企業在使用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的成本昂貴,而且過程繁瑣,如進口商向出口商支付款項,整個過程可能需要5至48小時。若使用穩定幣作為交易工具,整個流程將在區塊鏈網絡上進行,可大幅縮減時間,成本亦更低。
鏈上傳輸數據 不受假日影響
有交易員亦稱,SWIFT的結算速度耗時0.5至6天,需要經過多級代理行清算,並受時區、全球各地不同的節假日限制,拖慢了跨境貿易的效率。至於穩定幣的結算速度,可在數分鐘甚至數秒完成,而透過區塊鏈點對點傳輸,全天候7日24小時實時結算,例如Solana鏈3至5秒就能確認交易。成本方面,採用SWIFT綜合成本約2%至7.2%(含代理行費、匯率差、報文費等),而採用穩定幣交易成本只介乎0.01%至0.2%。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表示,隨着香港的穩定幣監管變得更完善,在跨境支付和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領域的應用將加速拓展,特別是在跨境支付領域具有顯著優勢,憑藉高效低價以及去中心化的特徵,穩定幣在當前國際環境下迎來廣闊的全球支付需求的應用空間,原因是全球各國越來越擔憂傳統跨境支付管道,可能被政治制裁或資本管制所阻斷,並正在尋求擺脫對美元結算網絡的過度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