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正以黃金為切入點,發展相關大宗商品生態圈,包括成為行業的仲裁地。
企業外出做生意難免會遇到糾紛,因此選擇一個「信得過」的地方為仲裁之地,則極為重要。國際仲裁調查報告顯示,香港與新加坡並列全球第二受歡迎的仲裁地,僅次於倫敦。海問律師事務所合顆人劉洋表示,現時新加坡在大宗商品及航運的仲裁,略勝香港,但香港正在力追中,特別去年施政報告提出以黃金為切入點,發展相關大宗商品生態圈,且內地是亞洲最大市場,香港又有背靠祖國的優勢,均有助香港趕上。
港擬提供稅務優惠吸貿易商
談及新加坡在相關領域領先香港的原因,投資推廣署商務及專業服務總裁謝宇文表示,早年新加坡建設了一些煉油廠,吸引了大量油輪和石油買賣生意,繼而帶動其他大宗商品交易,故相關仲裁在當地進行。劉洋表示,20多年前有不少大的礦商及油商的亞太區總部仍設在香港,但因新加坡以稅收優惠為賣點,令它們搬到新加坡,搶了不少香港生意。幸好,現時特區政府已重視相關事宜,擬向大宗商品貿易提供稅務優惠,即8.25%,反映當局正力追之中。
劉洋強調,新加坡用了20年打造自己成為煉油、石油交易中心,而現時新能源產業在全球愈來愈盛行,中國作為全球相關產業最大生產國,香港應把握這個機遇爭取成為交易中心。當然,香港亦有自身優勢,集中在金融、資本運作和跨境投資領域,IPO表現更遠勝新加坡。
資料顯示,上半年香港迎來共42宗IPO,合共集資超過1070億元,暫列全球第一,相反新加坡則五甲不入,顯示香港在新股表現上,遠遠拋離新加坡。分析指出,在美國大打關稅戰下,香港作為連接東西方的橋樑作用變得更為重要,雖然全球其他IPO市場均放緩,但在A+H及高科技公司上市的驅動下,香港市場顯著增長,反映市場對香港前景充滿十足。
挺港措施不斷 法律界機遇多
劉洋又表示,新加坡和香港都致力發展虛擬資產,不少公司將總部設在新加坡,但香港勝在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故大部分企業都選擇在香港簽約及作為仲裁之地。至於新加坡與香港在仲裁中心之爭,他認為,亞洲有足夠大的空間,容納兩個仲裁中心。
另外,中央挺港措施不斷,為香港帶來巨大商機。劉洋表示,近期國家允許在港上市的大灣區企業回到深交所上市,這項政策給港企有了兩地融資渠道,且內地估值較高,為企業帶來很大機會,亦為香港法律界提供一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