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西.李佛摩被後人尊稱為「股市大作手」,但他並非從不犯錯。原因包括過度自信、違反紀律等錯誤。但每次失敗後,他都會從錯誤中學習、修正策略,並最終捲土重來,而他第三次破產後選擇自殺,也讓所有人清楚明白,交易不應被視為人生的全部。
回顧傑西.李佛摩的經歷及名言,這其實並不是在回顧歷史,而是將百年前的智慧,轉化為今天的交易指南。他的經歷提醒所有投資者,交易不是靠一次暴利,而是靠長期紀律與心理修煉。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不是市場
傑西.李佛摩常說:「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不是市場。」你的貪婪、你的恐懼、你的自我懷疑,才是虧損的真正來源。懂得處理這些問題,才有資格在市場上生存。當你聽到一個內幕消息,可能你會提高槓桿去交易,希望不要浪費這個難得的機會。但傑西.李佛摩從不聽從所有市場消息,他只會看股價的變化,而且從不孤注一擲。
例如看到一隻股票成功作出突破,他只會先小注進場,若幾日內股價持續上升,才會逐步加碼。但若股價回落,他會迅速止蝕離場。他說過一句極具代表性的話:「若你錯了,就趕快認錯離場;若你對了,就留在場內直到市場告訴你趨勢結束。」
此外,他並不太喜歡頻繁日內交易,他會觀察市場多日甚至多周,只為等待一個明確的入市機會。他認為過早入市,或基於猜測而貿然行動,是造成虧損的最大原因。這種「等待趨勢成熟」的態度,在高波動的港股市場中尤其重要。許多交易者因急於求勝而提早入市,卻往往在真正行情展開前就已被掃出場外。
最後,傑西.李佛摩雖然被譽為傳奇交易者,但他把交易視為生命的全部,他的生活重心全被交易吞噬。當市場對他微笑時,他像神一樣耀眼;但當市場冷酷時,他便一無所有。他的婚姻開始破裂,兒子對他逐漸疏遠,他逐漸患上躁鬱症與幻覺。所以最後一次面對嚴重虧損時,他選擇以一紙遺書結束自己的一生。所以永遠別忘了,交易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永遠不能過分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