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財經分析/聯儲主席為何總是與美總統對着幹?\李靈修

時間:2025-07-20 05:01:38來源:大公报

  圖:特朗普(左)多次在公開場合抨擊鮑威爾。

  圍繞美國聯儲局總部翻修項目中的「作偽證」嫌疑,近期共和黨議員對此大肆炒作、試圖施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引咎辭職,多位聯儲主席潛在繼任者也都出來表態。其中,凱文.沃什(Kevin Warsh)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特朗普公開施壓美聯儲是正確的。在鮑威爾領導下的美聯儲,已涉足其職權範圍之外的政策領域。但他又強調美聯儲的獨立運作至關重要,「我們需要一份新的像1951年那樣的《財政部─美聯儲協議》。」

  凱文.沃什是下屆聯儲主席的熱門人選,其家族與特朗普的關係匪淺,筆者於5月1日撰文《「影子聯儲主席」浮出水面》對此有過介紹。他今次提及的《財政部─美聯儲協議》,象徵着歷代聯儲主席「抗命不遵」的光榮傳統,背後含義值得玩味。

  二戰時期,美聯儲維持超低利率以降低政府借貸成本,功能定位更類似於財政部的子部門。戰後不久美國又陷入朝鮮戰爭,通脹問題帶來了劇烈的價格波動。貨幣政策還要不要繼續寬鬆?財政部與美聯儲之間出現了巨大爭議。

  聯儲制定幣策具獨立性

  在經歷了多番博弈之後,1951年聯邦政府出台了《財政部─美聯儲協議》,終結了美聯儲為政府債務提供無限支持的義務,確立了聯儲局在貨幣政策制定上的獨立地位。或是作為交換條件,時任聯儲主席托馬斯.麥克凱主動辭職(注意並非由總統杜魯門解僱),接班人是財政部助理部長小威廉.馬丁,後者也深度參與了協議的制定。

  很顯然,杜魯門堅定認為馬丁是自己人,代表着聯邦政府的利益。但馬丁上任後盡顯鷹派本色,提高利率遏制通脹過熱,還提出了著名的「在派對正歡時收走酒杯」論調。據傳,多年後杜魯門在紐約街頭曾當面斥責馬丁為「叛徒」。

  馬丁為聯儲主席「政治兩面人」的宿命開了一個不好的頭。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卡特總統提名保羅.沃爾克為聯儲主席,沃爾克的高息政策對實體經濟衝擊嚴重,直接導致卡特輸掉了後來的大選。而眼下處在風口浪尖的鮑威爾,也是在2017年被特朗普親手推上前台的。

  筆者承認,鮑威爾的確有着明顯的「政治傾向」:去年9月在總統大選關鍵時期,美聯儲超預期降息0.5厘就欠妥當;當前美國經濟「滯」的風險遠高於「漲」,即時降息更為合理。特朗普生氣是有幾分道理,但更令其頭痛的問題是,下屆會不會又是一個反骨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