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市場改革/港股研T+1結算 鞏固金融中心競爭力

時間:2025-07-17 05:02:01來源:大公报

  圖:港交所刊發文件,計劃縮短股票現貨市場結算周期。

  香港交易所(00388)昨刊發有關縮短股票現貨市場結算周期的討論文件,計劃把市場從現行「T+2」(交易日後兩個營業日結算)過渡至「T+1」,並邀請業界於9月1日前提交意見,惟預期需數年才能正式轉向「T+1」。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強調:「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不進則退。」事實上,結算周期作為股票現貨市場交易的重要基礎,全球主要市場正積極於此方面發展。\大公報記者 蔣夢宇

  香港股市是全球最活躍的股票現貨市場之一,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數目超過2600家,現貨市場的日均成交額達到2402億元。港交所指出,自1992年起實施「T+2」結算制度以來,香港市場吸引了區內及全球投資者的廣泛參與。

  然而,近年印度、美國及美洲地區多個市場改為實行「T+1」結算周期,即結算(證券和款項交收)將於交易後一個營業日進行,而澳洲、歐洲經濟區、英國及瑞士等其他市場也在積極研究推行類似轉變。預計未來兩年內,按交易價值計,全球股票88%的交易將採用「T+1」或「T+0」結算周期。

  縮交收日 增資本效率

  從風險管理角度看,港交所認為,「T+1」能夠降低市場未交收股份的風險,並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的穩定性。其餘益處還包括:提升結算參與者和市場中介機構的資本效率,以及與其他國際市場的協調,從而提高全球資本流動的效率和連貫性。

  不過,「T+1」亦面臨潛在挑戰。港交所指出,首先,實行T+1結算周期將縮短結算過程操作窗口,交易後流程將需要在更緊湊的時限內完成。考慮到時區差異,對國際投資者而言,撇除歐洲及美洲的非營業時間,香港的「T+1」環境實際上相當於採用「T+0」時間表。因此,公司必須具備「T+1」結算前的隔夜處理交易的能力。此外,市場參與者的營運模式需要作出改變,包括檢視其現行業務流程、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以及推進自動化轉型,也可開展效率評估及運用科技簡化交易後工作流程。

  輝立證券董事黃瑋傑向《大公報》表示,輝立已有處理美國市場的先行經驗,對於其他機構,縮短結算周期帶來的潛在困難或來自結算系統升級,以及交易確認與資金處理的時間緊迫,未能習慣容易出現操作錯誤或延遲。

  從投資者角度觀察,港交所文件認為,「T+1」令散戶投資者受到的影響將微乎其微,因買盤資金多為預繳,而執行賣盤,銷售所得款項可提前一個營業日支付予投資者,為正面因素。

  議員:憂增加業界成本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認為,總體而言,市場不會對轉向「T+1」有太大阻力,關鍵在於是否會對業界產生成本負擔,希望考慮推行新結算周期時盡量使用現有系統,並在未來進行市場測試或人手安排方面控制支出。他續稱,會繼續同業界保持溝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