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車自運」加速,有利中國汽車品牌開拓海外市場。隨着「遠海口」輪交付首航,中遠海運運營汽車船規模達20艘,成為業界翹楚。\受訪者供圖
「打破出口海運『卡脖子』,將汽車出口運輸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加快中國汽車品牌全球『產、運、銷』一體化發展的關鍵一步。」內地業界大力倡議「國車自運」,國產新能源車運輸巨輪一艘接着一艘下水,陣容不斷壯大,近日再添綠能新成員,被視為國際海運新星。
15日,全國最大光伏能源+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遠海口」輪在廣州命名並交付首航,其具備7000標準車位裝載能力,投入「中國─地中海」班輪航線,搭載比亞迪等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駛向希臘、土耳其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車船協同提速,比亞迪、廣汽、上汽等多家車企紛紛布局滾裝船業務,為中國汽車揚帆出海注入強勁動能。\大公報記者 方俊明
中國汽車品牌 「產、運、銷」一體發展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月至4月,內地汽車出口共193.7萬輛,增長6%,新能源汽車出口64.2萬輛,增長52.6%。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最多的國家分別是墨西哥、阿聯酋、俄羅斯、沙特、比利時、澳洲和巴西等。
打破日韓歐海運壟斷
全球汽車海運市場長期被日本、韓國和挪威等幾家大型汽車船運輸企業壟斷,中國汽車工業實力大大增強,「國車自運」勢在必行。由上汽集團安吉物流投資建造、9500車位的超大型汽車滾裝船「安吉安盛」輪,15日晚開啟首航,裝載7000輛中國製造汽車從上海出發前往歐洲,這是目前全球最大裝載量的低碳智能超大型汽車滾裝船。
華南城市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常務副主席姚育賓表示,汽車運輸市場由為數不多幾家航運巨頭壟斷,汽車出口積壓、運輸價格高企,擠佔中國汽車產業利潤空間,必須建立自主可控、暢達全球物流體系。
截至去年底,中國船舶企業手持汽車運輸船訂單164艘、134.3萬車位,佔全球總量85.7%;中船集團廣船國際累計承接汽車運輸船訂單近40艘。以新交付首航的「遠海口」輪為例,它由中遠海運特運旗下廣州遠海汽車船運輸有限公司投資、廣船國際建造,擁有12層汽車甲板的巨輪,具備7000標準車位裝載能力,可承載商品車、工程車、大巴等全品類車輛及滾裝貨物,堪稱「超級帶貨王」。
該船還集成「LNG清潔能源+光伏電力+岸電接入」三重綠色技術,包括配備全球最大船載光伏系統等,成為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標桿之作,助力中國本土海運企業打造「綠色船隊」。
航程縮短三分之一 從希臘輻射西歐
「『遠海口』輪依託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為樞紐的支線網絡,服務網絡覆蓋法國、西班牙等以及北非主要國家及黑海區域港口。單程航程約30天,較主流航線縮短近三分之一。」廣州遠海汽車船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笑天透露,中遠海運汽車船已開通中國至波斯灣、歐洲、東南非、南美西、地中海等國際班輪航線;僅去年便承運『一帶一路』沿線汽車貨量逾16萬輛,今年1到4月已達6.86萬輛,同比大增逾10%。而汽車船隊明年計劃達到30艘,較當前規模擴容50%。
無獨有偶,比亞迪第四艘專業新能源汽車運輸船「深圳號」最近亦已交付,可裝載9200輛汽車,形成「車船協同」產業鏈閉環。去年以來,比亞迪陸續運營4艘滾裝船,下一艘9200車位級運輸船「長沙號」計劃於本月交付,第六艘「西安號」預計年內投用。「車─船─港」全鏈條自主可控,是獲得海運定價權籌碼的關鍵。
據悉,廣汽、上汽、奇瑞等亦紛紛布局滾裝船業務。業界認為,從「借船出海」到「國車自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中國品牌全球「產、運、銷」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品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