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與中東可實現綠色金融合作。
據MSCI預測,全球碳市場規模將於2030年達到350億美元。香港與中東若能實現碳信用額跨境流通,將成為綠色金融合作的里程碑。團結香港基金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研究主管蕭逸駒表示,香港與中東在自願碳市場具備天然互補優勢,香港的Core Climate平台與中東新興碳交易所均依據Gold Standard、Verra等國際高標準驗證體系運行,卻各自面向不同幣種與投資者群體。
要實現深度合作,蕭逸駒認為,雙方可先在監管層面簽署碳場特別通道協議,允許任何一方所認證的高質量碳信用額(特別是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包括中東地區的可再生能源與自然基解項目)在對方交易所直接上架並跨境抵換,無需重複審核。同時,兩地聯手制定統一的碳信用額認證標準,並運用區塊鏈技術記錄MRV(監測、報告、核查)流程,以提升市場透明度和投資者信任。
他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依託成熟的金融基礎設施,推動碳金融產品的創新與多元化。香港未來可開發碳信用ETF、衍生品,滿足中東機構投資者對風險管理與收益增強的雙重需求。\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