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開闢賽道/大公司與中小企協同 探索突破性技術

時間:2025-05-05 05:01:48來源:大公报

  「當歐洲的工程師在享受退休生活時,我們的團隊正在攻克第四代工業傳感器。」在正隆的展廳裏,一組數據格外引人注目:企業70%的研發人員擁有10年以上行業經驗,平均年齡32歲。這種「黃金年齡結構」,正是中國製造升級的微觀寫照。

  據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鍾雄觀察,近年來,深圳企業的創新生態出現由龍頭企業為引領的創新逐步向群體性創新發展;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創新協同,改變了過去單純依賴跨國公司提供能力和關鍵零部件的創新模式;中小企業聚焦一些局部賽道,開始探索引領型、顛覆性的產品和技術。

  「努力把產品做到世界前列,未來的事順其自然。」彭聲亮指着牆上的專利證書說,目前企業在精密測量領域已布局100餘項專利,構建起了比較寬的技術護城河。當然,挑戰依然存在。在基礎材料領域,正隆仍需依賴進口的高性能陶瓷基板;在量子傳感賽道,與國際巨頭仍有3至5年的代差。但正如該公司「視覺對刀儀」的突破所昭示的,中國製造企業正在用「空間換時間」,在無人區開闢出新賽道。

  資本追逐好技術好產品

  對資本的態度,「我們接觸過不少投資機構,但更看重戰略協同和賦能。」彭聲亮透露,對於合適的投資也是持開放的態度,現在資本對於好的技術和產品非常渴望,這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加上從中央到地方給出的密集支持政策,讓我們可以更加聚精會神地搞研發搞市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