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六大行首季業績按年比較(單位:億元人民幣)
【大公報訊】內地六大國有銀行昨日一同披露2025年首季業績,數據反映行業整體呈現「盈利分化、息差承壓、資產質量穩健」三大特徵。在盈利表現方面,僅農行(01288)及交行(03328)純利錄得按年增長,其餘四大行純利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分析指出,內銀首季業績反映淨息差壓力較大,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影響,仍未浮現,預料大行全年同比利潤出現負增長的機會較大。
工行純利841億稱冠同業
具體來看,農行以719.31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純利領跑六大行,同比增長2.2%;交行純利253.72億元,同比增長1.54%,成為第二家實現增長的國有大行。相比之下,工商銀行(01398)和建設銀行(00939)純利同比均下降3.99%,中國銀行(03988)和郵儲行(01658)分別下滑2.9%和2.62%,反映大型銀行在淨息差收窄背景下,盈利動能減弱。工行雖以841.56億元純利保持規模優勢,但利息淨收入同比下降2.86%,顯示傳統存貸業務面臨較大壓力。
郵儲行以1.71%的淨息差維持行業領先地位,但較去年同期下降0.21個百分點。其餘五大行淨息差分別為:工行1.33%、建行1.41%、農行1.34%、中行1.29%、交行1.23%,降幅介於0.16個百分點至0.04個百分點。業內人士指出,LPR下調及存款定期化趨勢,是導致淨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郵儲行減值損失激增53%
資產質量整體保持穩定。郵儲行不良貸款率微升0.01個百分點至0.91%,仍是六大行中最高,其減值損失同比激增53.27%。農行減值損失小幅上升2.6%,其餘四行則均有所下降。
富瑞中國經濟學家兼中國金融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陳姝瑾指出,內銀首季數據反映淨息差壓力,較去年下半年更為明顯。她預計,中美關稅戰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四大行全年淨利潤可能出現負增長。未來,四大行會繼續靠撥備反哺盈利,並靠債券交易等幫助收入。
五大行將不再設立監事會
五大行(工、建、農、中及交行)公布,將修改公司章程,撤銷或不再設立監事會,相關議案尚需提交各家銀行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並報國家金融監管總局。2024年7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正式施行,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在董事會中設置由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行使本法規定的監事會的職權,不設監事會或者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