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專家訪談/港金融業與新興產業結合 保持競爭力

時間:2025-03-24 05:01:49來源:大公报

  圖:彭富強對香港經濟建議。

  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轉變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港區廣東省政協委員、畢馬威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與發展中心主管合夥人彭富強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兩大傳統產業,如股市和地產,近年來分別表現波動和疲弱,顯示出單一依賴傳統產業的局限性。「香港必須加快經濟轉型,推動創新發展。金融及科技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但它們必須與新興經濟結合,才能保持競爭力。」\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長期以來依賴傳統的金融服務,如股市和地產。然而,隨着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香港的金融業也面臨轉型的壓力。彭富強指出,香港的金融業必須與新興經濟結合,才能保持競爭力。「金融業不僅要服務本地市場,還要幫助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他表示,香港可以成為內地企業出海的橋樑,幫助企業在香港上市並拓展國際市場,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香港的國際化金融體系和法治環境為企業提供了獨特的優勢。

  更多參與綠色及科技金融

  彭富強認為,香港的金融業應該更多地參與到新興產業的發展中,如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他提到,香港已經開始發行綠色債券,這是一個重要的轉型信號。未來,香港可以通過金融創新,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香港的金融業不僅要追求量的增長,更要追求質的提升。」他強調,香港應該通過金融服務,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將是香港金融業未來的重要方向。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融合正在加速。他表示,香港與大灣區的融合正在加速,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例如,深中通道的開通大大縮短了深圳與中山之間的交通時間,進一步促進了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聯繫。他指出,香港在大灣區中的角色更多是在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金融和科技領域。

  「香港的優勢在於其國際化的金融體系和法治環境,這使得香港能夠為大灣區企業提供全球化的服務。」他續稱,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應該是優勢互補,而非競爭。「例如香港可以專注於高端研發和金融服務,而生產環節則可以交給大灣區的其他城市。」他表示,香港在大灣區中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金融和科技領域,香港應充分利用其國際化優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發揮橋樑優勢 助內企走出去

  彭富強又提到,中美關係變化給香港帶來新的機遇,特別是在與國際社會接軌方面。他認為,香港仍然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這使其能夠在全球競爭中保持自身的獨特性與優勢,指香港應該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幫助中國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在談到香港未來最具潛力的產業時,他提到了低空經濟、海洋經濟和生物科技。他認為,這些新興產業在全球範圍內都處於起步階段,香港可以通過其國際化的優勢,成為這些產業的研發和服務中心。「低空經濟和海洋經濟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特別是在物流和供應鏈方面,香港已經擁有全球最佳的機場和港口設施。」他指,香港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參與到全球新興產業的發展中。

  與灣區城市加強產業合作

  此外,他還強調了生物科技的潛力,特別是在中醫藥和生物醫藥領域。他表示,香港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可以為這些產業提供強大的支持,幫助香港在全球生物科技領域佔據一席之地。不過,他提到,香港在新興產業中的潛力巨大,但也面臨挑戰。「香港需要加快科研和應用的結合,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領域,香港應該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

  香港的經濟轉型與大灣區的融合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過程,但彭富強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表示,只要香港能夠充分發揮其國際化和法治優勢,並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緊密合作,香港將在全球經濟中繼續保持其獨特的競爭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