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金澤培(中)表示,去年為物業發展的收成期,故港鐵的利潤增加。右二為鄧智輝。\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報訊】受惠物業發展利潤按年大幅上升393%至102.6億元,港鐵(00066)去年純利增長102.6%至157.72億元,每股盈利2.54元,但末期息每股0.89元,維持不變。港鐵物業及國際業務總監鄧智輝表示,未來12個月會推出東涌東、屯門16區車站一期上蓋等項目招標,可提供2440個單位;又會視乎建築進度,在未來12個月,安排預售黃竹坑站上蓋、天水圍天榮站項目、將軍澳康城站及油塘站通風樓項目,料供應逾5000個單位。
投資高峰期 審慎分配資源
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表示,去年為物業發展的收成期,故集團利潤增加,今年港鐵正面對投資高峰期,需審慎分配資源。對於日後派息政策,他認為,董事局決定股息是會考慮現金流、經營狀況及股東期望等因素。
展望今年樓市情況,鄧智輝表示,今年香港樓市表現視乎供應及市場信心,近期金融市場非常蓬勃,或意味着今年經濟將會復甦,預計樓市會漸趨鞏固。同時,港鐵將視乎施工及銷售進度,預期為何文田站第2期、黃竹坑港島南岸第3期和將軍澳日出康城第12期的物業發展利潤入賬,並繼續為港島南岸第5期和何文田站第1期的物業發展利潤入賬。
談及市民北上消費之影響,金澤培表示,必須慢慢適應消費行為轉變下的新常態,特別是香港市民在周末及假期紛紛北上,以及內地遊客縮短在本港購物消費時間的既定趨勢。他又指出,在地緣政治波動及利率高企情況下,不明朗的全球經濟環境將繼續對乘客量、車站商店、商場租金及車站廣告的收入構成影響。
去年港鐵物業發展利潤大升近4倍,主要來自日出康城第11期、何文田站第1期、港島南岸第1、2、4和5期項目,但同時投資物業公允價虧損達17.03億元,而2023年收益為14.2億元。
客量超16億人次 收入增14%
另外,香港車務營運總收入按年增14.3%至230.13億元,未計折舊、攤銷及每年非定額付款前經營利潤(EBITDA)升29.2%至76.9億元。同時,本地鐵路服務的總乘客量達16.017億人次,增加0.9%。羅湖及落馬洲過境服務實現自疫情以來的首次全年營運,乘客量升37.6%至9840萬人次,主要因為北上市民增加。
來自香港車站商務活動的總收入增4.4%至53.43億元,主因車站零售業務租金收入上升。香港物業租賃及管理業務收入升5.9%至53.7億元,EBITDA升4.5%至41.9億元,主要去年下半年開業的兩個商場大圍圍方及黃竹坑THE SOUTHSIDE之額外貢獻;及租金寬減的攤銷額減少,但這些利好影響部分被公司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的18層寫字樓之租金收入減少,加上商場續租及新租賃的新訂租金因零售市道疲弱及消費模式轉變而下跌8.9%所抵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