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陝西民族樂團在內地演出《永遠的山丹丹》。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香港中樂團攜手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陝西民族樂團、米脂吹打樂團於9月12日至13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奏響由青年作曲家王丹紅創作的《永遠的山丹丹》,在維港岸邊用音樂呈現天高雲淡的陝北風光。/大公報記者 顏 琨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對大公報記者表示,「《永遠的山丹丹》已經演出逾90場,這一次把這場音樂會帶到香港,邀請到這首曲子首演時的原班人馬與香港中樂團一起合作,呈現出近200人的超大型樂團,希望可以給香港觀眾在藝術形式上帶來新的滿足。」
中樂團新樂季開幕節目
《永遠的山丹丹》由《信天遊》《壺口鬥鼓》《祈雨》《五彩的窰洞》《颳大風》《趕腳的人》《朝天歌》及《永遠的山丹丹》八個樂章組成,將陝北腰鼓、嗩吶、信天遊、陝北說書等最具陝北特色的音樂形式以現代手法展示出來,更邀請到陝北民歌歌手蘇文、陝北說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高永原、板胡演奏家沈誠及嗩吶演奏家王展展,用音樂呈現陝北深厚的鄉土情懷。
《永遠的山丹丹》是香港中樂團第48樂季的開幕音樂會。在香港首演之前,這部作品在內地反響熱烈,屢獲殊榮。2017年在西安音樂廳首演後,走過30多個城市,更兩度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閻惠昌表示,「在創作之初,作曲家王丹紅多次到陝北采風、體驗生活,感受到了陝北深厚的文化。對於陝北人而言,嗩吶可以說是從生到死伴隨一生。這部作品不僅展示了陝北民俗風情和人民精神風貌,也展現出現代大型民族管弦樂的表現力。」
現代音樂演繹鄉土情懷
對閻惠昌而言,《永遠的山丹丹》是一個很特別的作品,從該作品世界首演時就是由閻惠昌擔任指揮。他表示,「這個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創作,再到演出和一些內地巡演,我都親自參與了整個的過程。」
首演的轟動至今都令閻惠昌印象深刻。作為陝西人,演繹帶有陝北情懷的音樂令他心潮澎湃。「陝西人深厚的人文精神是滲透在我的血液之中。這個作品很有挑戰性,對樂團的演奏水準要求非常高,特別是對嗩吶演奏,可以說是嗩吶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這需要非常高的技術和深厚的民間音樂修養,才能把這個作品演奏好。」
首演結束後,閻惠昌一直計劃着要將《永遠的山丹丹》帶到香港演出,這場音樂會本應該在2019年舉辦,因為疫情而推遲,終於在今年9月舉行。「2017年,我們就在策劃跟香港中樂團的合作,雖然演出不停地推遲,但我們在構思和運作上更加細膩,也更加縝密,希望能夠在香港的演出呈現出振奮人心的效果。」
今次音樂會的一大亮點是陝西廣播電視民族樂團和陝西民族樂團藝術家的參與,讓這一次的香港演出可以凸顯出以兩支大嗩吶、小鑔、銅鼓及小堂鼓融合而成的「老五班」形式,給觀眾帶來最原汁原味的民間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