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法利赫(左二)在FII Priority峰會上表示,「全球南方」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陳茂波(中)則對「全球南方」的發展充滿信心。
隨着全球經濟重心逐漸東移,由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組成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預料將成為推動全球增長的新動力。沙特阿拉伯投資部長法利赫(Khalid Al-Falih)表示,相信「全球化2.0」將由「全球南方」帶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認為,對「全球南方」的未來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大公報記者 彭子河(文) 黃洋港(圖)
法利赫在FII Priority峰會上表示,「全球南方」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兩個重要推動元素,分別是人口紅利和經濟增長。他形容中國(包括香港在內)是「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儘管近年增長強勁的趨勢略為放緩,而印度、拉丁美洲(例如巴西、阿根廷),以至中東地區(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內)仍將扮演重要角色。法利赫認為,「全球南方」將主導「全球化2.0」發展,在「全球化2.0」概念下,他相信經濟轉型、數碼轉型、人口紅利、供應鏈重整,將有助推動「全球南方」的發展。
亞洲GDP佔全球三分一
陳茂波亦說,來自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在1995年時只佔全球GDP增長的12%,但現時已上升至大約三分之一,他對「全球南方」的未來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此外,亞洲地區的人口結構相對年輕,渴望改善生活,亦熱愛科技和創新,相信數碼化轉型將加速發展。在推動綠色轉型方面,亞洲區(尤其中國)也帶領全球。
港可成亞洲貿易融資平台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表示,全球經濟重心移至亞洲,現時亞洲區佔全球GDP大約36%,根據市場預測,日後佔比有機會增至50%。貿易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現時佔全球GDP比例逾50%,將持續增長,亞洲已準備好迎接更多貿易商機。他續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去年正式成立,15個成員國現時佔全球人口、全球GDP和全球貿易的比例均為三分之一左右,有助亞洲區保持增長。
亞洲開發銀行估算,去年全球貿易融資缺口2.5萬億美元,有上升趨勢,香港可扮演重要角色。馮國經表示,香港可連接區內供應鏈,結合金融中心優勢,可成為亞洲貿易融資理想平台,有助縮窄貿易融資缺口,提升影響力。
東升西降的過程相信漫長,亦不會一帆風順。渣打銀行亞洲區行政總裁洪丕正表示,全球現時正身處百年一遇的變動之中,由單極世界變成多極世界,過程中無可避免會出現衝突,令正常的周期變化加劇,同時帶來不穩定性和波動性。
亞洲經濟增長速度超西方
根據最近與不同客戶的接觸,洪丕正說,客戶紛紛制訂不同預案,惟面對的變數實在太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一齊應對。他續說,相信中美兩國最終將會、也必須共同合作,但從企業角度出發,每一家企業都要建立更具韌性的商業模式,令業務(包括買家、供應鏈、資金、貨幣等)更加多元化。
另方面,在小型衝突之外,他認為,不應忽略當中同時蘊藏的巨大趨勢和重大發展機遇,相信亞洲區將成為推動增長的重要動力,日後也會出現新的供應鏈、貿易走廊、支付貨幣、基建,和創造新財富。
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表示,亞洲區的經濟增長速度高於西方經濟體,消費能力也大於歐美市場;除了尋求與亞洲區以外的市場加強聯繫,他說亞洲區內不同經濟體的聯繫也日趨緊密,儘管面對各項挑戰,發展仍然健康。滙豐銀行雖然是在香港起家,也會與時並進,冀有助聯繫亞洲區內各個經濟體,以至全世界都能加強聯繫。
美元現時在全球以至亞洲區仍然擁有顯著影響力,廖宜建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人民幣佔全球支付貨幣的比例只有3.6%左右,與美元的佔比(約47%)仍有很大距離,相信人民幣日後可發揮更健康的作用,但預期仍有大量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