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新安縣衙/借鏡《諭閩廣正鄉音》

時間:2023-10-29 04:02:21來源:大公报

  圖:新安縣衙屋頂上的獨角獅、鰲魚等脊飾,以及屋簷下所繪的彩畫斑斕色彩。

  中山南街和東街的交匯處,就是新安縣衙。縣衙原有數十棟建築,規模宏大,可惜由於兵災人禍,原有建築已經不存,現在所見的二進一天井雙廊格局是後來修復的,樑、柱、椽、檁、雀替、門窗修舊如舊,屋頂上的獨角獅、鰲魚等脊飾,以及屋簷下所繪的彩畫呈現出斑斕色彩,也隱約看到現代雕琢的痕跡,唯獨東院牆是縣衙僅存舊物。門口擺放一塊刻着清朝雍正六年《諭閩廣正鄉音》石碑,要求官員均需通曉當地鄉音,做到上下知情,才能政通人和,這在時下仍有借鑒意義。這裏見證着數百年間新安縣的訴訟審辦、田賦稅務、緝盜除奸、文教農桑諸政,也見證着鴉片戰爭以來香港地區被割佔、租界的恥辱,更見證着新安縣人民的抗爭。

  猶記得,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英軍覬覦九龍洋面,大鵬所城參將賴恩爵、新安知縣梁星源率兵參戰,取得九龍海戰、穿鼻洋海戰的勝利,但是最終清廷還是戰敗割讓了香港島。猶記得,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新安縣舉人陳芝亭組織抗敵會,秘密潛入九龍進行一系列抗英活動,大鵬協副將張玉堂拒絕英軍交出陳芝亭,被英軍活捉到港島「警誡」。猶記得,1858年新安知縣王壽仁率領官兵鄉勇,與進犯南頭城的英軍開展殊死搏鬥,最終將其擊潰。猶記得,1899年新安縣組織三千軍民,抗擊越過深圳河、佔領深圳墟的英軍,最終維護了這片土地的安寧。站在縣衙天井裏,細細觀摩縣衙的一磚一瓦、一樑一柱,思緒置於歷史長軸上,久久不能平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