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近年不少港商有意拓內銷,許多企業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調查顯示,港商開拓大灣區面對低價競爭、不諳內地法規、融資及客戶信貸問題等三大挑戰;然而,港商在大灣區市場亦具獨特優勢,包括香港品牌聲譽及善於引進外國優質產品等。
香港信保局與香港貿發局的調查顯示,有近70%受訪企業把產品銷售予內地買家,當中超過90%售予大灣區內地九市。若以平均銷售金額比例計算,直接售予內地買家約佔37.5%。港商最感興趣的大灣區內地城市包括深圳(73.8%)、廣州(68.8%)和東莞(43.6%)。他們主要計劃在大灣區銷售在內地自行生產或採購的產品,及從外地採購的進口產品,進一步拓展內銷市場。
65%港商擬拓展電貿
銷售渠道方面,最多受訪者選擇銷售予內地的進口商/批發商(48.2%),及其他B2B渠道;也有接近40%受訪者通過網站或第三方平台售予內地消費者。另外,少於14%受訪企業表示目前已開始利用電子商貿及網絡拓展大灣區內銷市場;65.1%表示考慮在未來以電子商貿拓展內銷商機。
有關開拓大灣區市場的挑戰,受訪企業表示內地市場充斥低價產品(36.8%),並且不熟悉內地的法律法規、產品標準(35.8%)等。此外,也有受訪者提到缺乏內地客戶信貸背景資料(25.9%)、缺乏資金開拓內地市場(23.5%)、放賬風險高(22%)等融資及客戶信貸問題。
在管理內銷的應收賬款方面,最多港商要求買方預付貨款(57.9%),或選擇自行承擔風險(43.6%),也有部分港商購買信用保險(14%)。為應對挑戰,有企業認為需要透過與內地市場對接的市場推廣活動尋找買家(33.2%)、制訂市場營銷策略,以開發大灣區(31.5%)等服務,並需要融資及風險管理等多種服務支援。
報告指出,企業要面對一定的市場和客戶信貸風險,加上內地的信用透明度相對較低,港商須做好相應的風險管理,在有需要時向外尋求專業服務,例如盡職審查,了解客戶的業務狀況、信用背景等。除避免向客戶放賬外,港商也可考慮利用信用保險等工具,平衡市場拓展與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