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保誠首季內地客新造保費飆81倍

時間:2023-06-02 04:02:57來源:大公报

  圖:保誠首席市場拓展及保險夥伴營銷總監吳詩雅(左)及保誠產品管理高級總監黃麗珍。

  【大公報訊】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加上去年低基數效應,保監局日前公布今年首季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水平回復至96億元,按年急增26.86倍。保誠首席市場拓展及保險夥伴營銷總監吳詩雅透露,公司首季內地客新造保費按年大增81倍,預計第二季趨勢向好,但升幅不及第一季,全年有機會回到疫情前水平。

  今年內地客業務料重返疫前

  吳詩雅稱,雖然內地客人數尚未及疫情前數目,主要是部分富裕客戶赴港處理銀行戶口等,但由於購買的保單金額較大,如儲蓄類產品,有望帶動保費總額表現。她續稱,公司今年首季年度化保費等值銷售額按年增長318%,按季度增長178%,理財顧問目前有2萬人,今年內計劃增聘4000人,計劃從大學生、零售從業人員,以及政府高才通計劃中請人。

  此外,保誠公布「香港家庭危疾抗力調查」結果,發現逾三分之二受訪者擔憂自己(71%)或子女(89%)未來會罹患危疾。縱然大部分受訪者已購置危疾保障,但當中近四分之三仍擔心現有醫療保障不足應付高昂的醫療開支。在60%已購置危疾保障的受訪者當中,有74%認為現有醫療保障仍未足夠,而34%更記不起現有保障計劃所涵蓋的危疾種類,反映香港市民有迫切需要提升家庭對抗危疾風險的能力。

  當患上危疾時,74%受訪者傾向到私家醫院進行治療,無論有否購置危疾或醫療保障的受訪者,他們都憂慮未能應付私家醫生的醫療費用。根據保誠的年度理賠報告以及由醫思健康提供的最新醫療費用數據推算,在職受訪者的現有資金只足夠應付約四成的保障需要,而平均個人危疾保障缺口則高達118萬元。加上分別只有49%及28%受訪者已為配偶及父母購買危疾或醫療保障,一旦自己或家庭成員突然確診危疾,這意味整個家庭將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亦有可能因耗用大量積蓄而影響日後的生活質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