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憑試並非「一試定終身」,不論就業、內地或海外升學,考生出路選擇很多。
香港中學文憑試昨日放榜,有人歡喜有人憂!今屆考獲「3322」最低入讀大學資格的考生佔42.1%,換句話說,有六成考生未能順利升讀大學,這些人應如何規劃前路?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甫上任時表示,將致力破解DSE「一試定終身」的迷思。事實上,政府與各大院校都為考生提供多元化出路,為各界輸送多樣化人才,蔡若蓮亦積極推廣職業專才教育。
《大公報》訪問了兩位今屆低分考生,一人得14分,另一人得11分。失望一定有,但現今升學出路多,他們都說:「文憑試非終點站,只要不輸信心,繼續努力就有希望!」專家表示,要肯定自己,考獲10分至20分可報讀副學士等課程,將來還有望銜接大學,就業前景依然一片光明。\大公報記者 張凱晴、湯嘉平
14分考生:「我會調整心態,追尋教師夢!」
特首李家超昨日為應屆考生打氣,送上暖心支持。他表示,政府會制訂青年政策和發展藍圖,增加青年上流空間,創造機會,讓考生實現夢想。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亦表示,疫情之下,本屆DSE考生經歷了不少困難和挑戰,但逆境無阻同學發揮潛力,創造佳績,為前路譜出彩虹。她重申,本年香港有近5萬名考生,但有6萬多個升學的學額供同學去報讀,鼓勵同學把握機會。
談到成績,家新難掩失落,甚至有些煩躁。他今次在最有自信的地理科慘遭滑鐵盧,僅獲第2級,而向來以城規為就業第一志願的家新,原本以為可以取得5或5*的成績。「一開始收到成績時話唔驚就假」。他還發現最佳五科只有14分,與預期17至18分有較大落差。
「收到成績時,話唔驚就假。」
問及接下來的打算,家新表明已經申請覆卷。「可能是字太醜,所以老師不改或看不明白。」他猜道。他原本最想入教育大學,但如果成績覆核後分數未變,只得考慮自己的第二志願──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目前他已獲該系有條件取錄。他說:「我會調整心態,繼續努力追尋夢想,將來做教師。」
17歲的Jay今年DSE共考了六科,除了四個核心科目外,還報考了經濟和運動科學,六科總取得11分。雖然他的預期分數是12至15分,不過他打算讀運動相關的科目,現時的分數都符合有關入學標準。目前正報讀運動相關科目,有三間院校有「有條件取錄」。他表示,還在等待取錄。
Jay對自己的成績很不滿意,經濟科的成績未如理想,「差一個grade」。他更表示已申請覆卷。「我覺得對我的職業目標有正面的影響。我的志向是做運動教練或治療師,希望在院校學到的相關運動知識可作為將來職業的知識基礎,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好。」他強調,目前希望能讀到心儀的學位和做到心儀的工作。
大公報記者採訪發現,10分至20分的考生可選的出路其實很多,除內地、海外升學,修讀一些副學士專業課程例如護理和教育等,亦可望將來投身高薪行業,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