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市況波動,企業抱觀望態度,推遲上市集資時間表。
香港在過去一直是全球首選上市地之一。今年由於新冠疫情持續、外圍地緣政局不穩,新股活動放緩,羅兵咸永道預料,上半年只有22隻新股上市,數量按年減少逾50%,集資額下降92%,預計總額為171億港元。下半年將有3至4隻集資過百億元的超大型新股上市,中概股回歸及新經濟企業將繼續成為上市活動的主要推動力。\大公報記者 許 臨
近期多國央行加息抗通脹,拖累新股集資活動,不少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對經濟抱觀望態度,推遲上市集資時間表。羅兵咸永道估計全年只有80隻新股,總集資額介乎1800億至2000億元,較今年初估算3500億至4000億元下調近五成,亦低於2021年約3300億元,中概股回歸和新經濟企業預計將繼續成為上市活動的主要推動力。目前有180間公司遞表申請上市。
全年募資總額料2000億
今年上半年上市新股,以零售、消費品及服務類(41%)為主,其次是金融服務企業(23%),主板上市總數量較2021年上半年減少53%。羅兵咸永道香港企業客戶主管合夥人黃煒邦表示,受到經濟復甦步伐及地緣政治局勢問題等不確定性的影響,本港IPO市場仍充滿挑戰。但香港一直是全球成功的首選上市集資平台之一,同時不少企業亦會來港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隨着明年港交所將在美國和歐洲設立兩個國際辦事處,相信可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加上政府及央行大力支持經濟增長和資金流動性,有助進一步吸納優質中概股在港上市,長遠仍然看好香港IPO市場。
事實上,本港主板上市公司的數目由1997年7月1日的597家大幅增加至目前的2578家,升幅超過3倍。市值由32026億增加至389314億(截至2022年3月底),升幅逾11倍。主板的集資額更由37890億增至411823億(截至2021年12月底)。此外,自2009年起,港交所曾有7年高踞全球IPO集資金額榜首,這反映了香港市場定位合適,為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了一個可靠和高效的平台。羅兵咸永道香港資本市場合夥人黃金錢指,受到第五波疫情及地緣政治局勢等影響,今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明顯放緩,但預計今年下半年集資額逐步回升,全年總集資額可達1800億至2000億港元,較年初預測少一半,而中概股回歸和新經濟企業預計將繼續成為上市活動的主要推動力。
根據過往經驗,超大型新股集資往往能帶動市場氣氛,羅兵咸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有3至4間集資超過100億元的超大型新股,並有6至8間集資額介乎50億至100億元的大型新股,當中包括部分中概股。
除了疫情及外圍因素,港交所在亞洲區內同時面對新交所等的競爭,黃煒邦認為各地交易所擁有自己的定位及角色,屬良性競爭狀態,但香港可為中資企業提供融資平台,協助企業接觸國際投資者,這是其優勢所在,若更多上市條例獲更新,包括港交所正考慮放寬未有盈利企業在香港上市等,本港集資市場將會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