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製作《典籍裏的中國》時,打破以往文化綜藝節目「一個舞台一條敘事線」的常規做法,通過借鑒話劇中多個場景、多線並行的立體敘事,極大增強了節目的表現張力。在演播室現場,「沉浸式舞台」中間由一條連接不同時空的甬道串起古今,讓不同時代的讀書人和歷史事件當事人經由這一時空隧道,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自由穿梭。
這樣分空間、多區域的舞台設置,之前只在話劇裏偶有出現,今次《典籍裏的中國》在五個舞台空間使用高度細膩、逼真的布景,充分解放了編劇創作的想像空間,加上影視化的拍攝手法,給受眾以不同於以往所有電視節目的觀看感受。
話劇獨白一般會略顯誇張,影視表演則傾向含蓄細緻。《典籍裏的中國》藝術總監、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指出,演員表演中的對話偏影視,獨白偏話劇,演員有時需要瞬間轉換表演狀態,挑戰性很高。在表演之前,國家話劇院演員會受邀參加典讀會,從而深入理解故事內核。
大公報了解到,每一幕劇,在影視化表現部分都採用專業電影攝影機,並用電影布光方式,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攝影指導的掌控下按照分鏡頭劇本,完成中近景和特寫鏡頭拍攝,以此保證鏡頭中演員表情細膩,情緒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