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新聞分析/轉型股尋寶 留意國策扶持產業\許 臨

時間:2022-04-18 04:23:55來源:大公报

  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市場一直都在炒「轉型」,轉型對企業來說屬利好的消息,能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憧憬,也有利其估值修復,但港股市場上,真正看到已轉型成功的板塊並不多,而傳統火電企業轉型,是少數讓投資者清楚看到成效的板塊。

  大家可比較一下其他積極轉型的行業便會明白,如傳統汽車股也在轉型至新能源汽車業務,但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大,而且需要龐大的資金,能否轉型成功仍存疑問,正如長城汽車(02333)便曾提出到2025年,公司要完成320萬輛的新能源車銷量的目標,但能否達標,仍存在眾多不明朗因素。

  又或教育股自去年內地推出「雙減」政策後,過往專注於「K12」教育的企業也轉型拓展職教、非學科培訓、幼兒託管等領域。正如教育股龍頭新東方(09901)為了成功轉型,根據天眼查的資料顯示,單是2021年7月24日至2022年1月10日,新東方已經成立90家新公司,平均每1.88天成立一家。若由2021年初計起,新東方已累計成立超過190家公司,成立的新公司主要涵蓋直播電商、圖書教具、非學科培訓、幼兒託管等領域。但大量成立新公司後,投資者對其能否成功轉型仍未具十足信心。

  此外,也有不少企業因疫情下生意受影響,也決定數字化轉型,企業通過信息技術,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將傳統線下作業流程進行升級改造,從而降低成本,提升業務發展的效率。但這類轉型,不花上數年時間去觀察公司的業績,難以看到真正的成效及新的投資價值。

  只要比較一下便知道,股價是反映企業未來的業務發展及價值,業務轉型能加速未來的發展,可以是股價的催化劑,但若要炒轉型,傳統火電轉綠電的企業仍然是首選,因業務成功轉型的確定性高,同時又受惠國策,只要市場氣氛配合,利好因素不難再反映在股價之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