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值得反思/全球百強地產富豪 大灣區佔三成

時間:2022-04-07 04:23:54來源:大公报

  粵港澳大灣區匯聚財富,據胡潤統計資料顯示,全球前100名房地產企業家中,超過一半(52位)來自中國,而單是大灣區已高佔三成(30位)。學者認為,房地產為內地最早推動市場化的行業之一,推動個人財富快速累積。不過,有議員認為大灣區發展應防止地產化,注重創新科技和金融發展。\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 邵淑芬

  胡潤研究院昨日發布《2022胡潤全球房地產企業家榜》,首100名企業家總財富4.2萬億人民幣(約5.04萬億港元)。當中57名企業家財富較去年有增長,而百強的上榜門檻為175億元人民幣(約210億港元)。

  榜單中房地產企業家的財富主要來源於房地產行業,財富計算的截止日期為今年1月14日。榜單中大灣區的富豪,香港共有14位,成為最多前百房地產企業家的城市;深圳有11位排第2,廣州有4位上榜排名第6。此外,有1位來自佛山。

  港14富豪上榜 李嘉誠居首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分析稱,大灣區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市場化開發商,借國內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多年暴漲的「東風」,開發經驗、個人財富得到快速累積。

  富豪榜首三位分別為長實李嘉誠、恒地李兆基、碧桂園楊惠妍家族,身家分別達到2050億人民幣(約2460億港元)、1700億人民幣(2040億港元)、1650億人民幣(約1980億港元),會德豐吳光正為去年財富增長最多的房地產企業家,財富按年增長300億人民幣(約360億港元),總身家增至1150億人民幣(約1380億港元)排名躍升至第四。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介紹,在全球前10名房地產行業企業家中,香港老一代企業家仍然佔據主導地位,而六成以持有商用物業為主。至於內地方面,胡潤認為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百強房地產企業家之中,四成是以開發銷售物業為主,能看出未來城鎮化還有發展空間。

  開發商轉型投身商業地產

  余凌曲相信,受「房住不炒」的政策影響,傳統「高周轉、高槓桿、高利潤」開發模式受到制約,開發商也正積極投身於商業地產、產業地產乃至科技創新等領域。」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表示,大灣區人均收入較高,發展潛力無限,料今年GDP增長有機會跑贏全國預期的5.5%。雖然早前深圳受疫情影響,但疫情很快已受控,香港疫情亦可望緩和下來,而華東地區如上海等仍受疫情影響,故預期大灣區經濟增長可望跑贏其他地區。

  林樵基分析指,香港不少發展商早於大灣區有發展項目,內地發展商受調控政策影響,需出售資產解決債務問題,對香港發展商而言,是一個機遇,可望以較低價錢收購有關資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